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作者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图画中。图中所绘城廓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马牛驴驼之大小出没,以及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皆曲尽其仪态而莫可数记,全副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整幅画作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
山径春行图描述了春天的江南,云淡风轻。一名儒雅的文士,带着携琴的小童,漫步于山径间。溪旁的柳树,抽出了细柔的新芽,引来了一对黄莺,在枝梢上愉悦的鸣唱着。他站在溪旁望着它们,捻须微笑,陶然地沉浸在初春的生气里。这幅画的尺寸较小,却留下大片空白,如果处理不好,极易空洞无物。可是画家巧妙经营,以虚写实,使画面充盈、丰满。所谓空白处,透过迷雾,难道不是辽阔吗?一鸟展翅于其上,与画中文人成张弛之势,中以视线相接,如弦响矢落。两只鸟用笔精练,神采俱生。人物的情态亦很生动;衣纹的笔法劲利、颤动,作丁头鼠尾勾法,线长而挺;为避免单调,又以浓墨桃花加以点破——此种桃花点,散缀于礼服周围,将其白色衬得分外鲜明、突出。
1.内容丰富。2.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3.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
宋代社会民风淳朴,表现了宋代士农工商的繁华。(具体请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