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说,“华”和“夏”两个字,分别指美丽的衣服和重大的礼仪。
按照下面的参考资料,中原诸侯之国原来别称“诸夏”,但是自夏朝灭亡之后,可能出于避讳之意,不再称“夏”,而称“华”。按照下文参考资料,《说文》:“华,荣也。” 就是光荣,有光彩的意思。以“华”字代表中国之人,有自豪,自夸的意思。“中华”则应该可以直接表述为:在中原地方的荣耀的人。
《说文》:“华,荣也。”“夏,中国之人也。”“华夏”原义为“光荣的夏人”,即“荣耀的中国人”,是族名。后来也兼指中国之人的居住地区。最后代指“中国”,成为古代中国的自称,成为国名。出处:《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故称夏。” 文献有“诸夏”之称,乃“诸多夏国”、“华夏列国”之义,非为“华夏”之别称。元前2100~前770年黄河中下游黄帝的后裔先后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群雄割据的局面。汉族于先秦时自称华夏,华夏族。从汉朝开始逐渐以汉族代替了诸夏、华夏等旧称。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梅颐《伪孔传》:“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
《尚书正义》:“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华夏(Hua Xia)条目为:“中国和汉族的古称,...‘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即中原之人。.....公元前2100-前770年黄河中下游的夏人、商人、周人和其它部落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华夏族。” 《辞海》华夏条为:“中国古称华夏。 《左传.定公十年》(孔子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疏:‘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疏:‘夏,大也。故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也。’”
华夏华夏嘛,夏就是华,华就就是夏,夏是最古老的中央政权,所以后来一直以华或夏或华夏之称来区分正统和蛮夷,西周时就有所谓华夷之分,一些诸候国血统比较正,自称华夏,一些诸候国血统不太正,被列为夷,当然那些没分封列候的势力更被称蛮夷了。
华夏。
原来是这样。避讳。而且都几千年了 看来一切都是注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