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弟子
出自:《论语·学而》
释义: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2、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
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释义: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出处:《论语》
释义:“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温故而知新说明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出处:《论语》
释义: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老子
出处:《老子校本》
释义: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是智慧。
名句有:
1、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释义: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在儒家,拥有存在的概念并非空洞,是个体的真实存在及其对整体的真诚关怀。正是因为社会的整体意识,人们才能时刻感觉人类和人性,感觉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使命感。
2、战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释义: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打造自己的吃苦能力。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3、战国 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释义: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
4、唐 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释义:上天生下我,一定有需要用到我的地方。需要我去完成,金钱用尽了,这些散失去的东西以后依然会归来。
正确认识自己的作用和价值,乐观向上。
5、春秋 孔子《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释义: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时常复习是人生要义,养成复习的好习惯对生涯大有裨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