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一1O和F一16性能对比 空战机动性的对比F一16在设计之初主要突出空战格斗,也就是互相“咬尾”的空战模式,为此采用了中等展弦比、中等后掠角的机翼。这种机翼在亚跨音速条件下具有较低的诱导阻力,适合稳定盘旋机动,但是超音速阻力较大,不利于超音速飞行。F一16采用的边条翼布局可以非常明显地增大机翼的升力,提高失速迎角,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诱导阻力。机翼采用了前缘机动襟翼,也是为了降低诱导阻力,提高盘旋性能。 推重比为8的F100一PW一100发动机.使F-16全机空战推重比达到1.15,结合上述的气动设计特点,使F—16的稳定盘旋性能十分优秀,爬升率也很大。但是F一16基本放弃了超音速性能,进气道采用了不可调的皮托管式。这种进气道重量轻,在亚音速条件TStl发动机结合得非常好,但是超音速条件下推力损失很大。所以F一16虽然号称最大马赫数达到2.0,但是实际上它的超音速性能是比较差的。 歼一10和F一16在设计上的共同点是,都利用了漩涡空气动力学的研究成果,相对于第二代战斗机明显提高了机动性。但是二者在飞行性能上的侧重点明显不同,歼一10要求具有很好的超音速性能,突出亚音速瞬间盘旋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亚音速稳定盘旋性能。而F一16则放弃了超音速性能,主要突出亚音速稳定盘旋性能,有比较好的瞬间盘旋性能。它们在设计重点上的差别,体现了不同时代空战需求的不同。应该说,歼一10的研制年代在后,更能符合现代空战的需要。
机动性歼10更强一些。但航电系统,歼10比F16的最新改进型稍逊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