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前四句单行入律,用唐人旧格,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雪泥鸿爪”的比喻,老僧新塔、坏壁旧题的惊叹,含意丰富,意味隽永。全诗动荡明快,意境恣逸,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
诗后有作者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表达的是一种追忆往昔的情怀。 人类的生活是一个过去、现在与未来连贯的整体,它总处于时间的无尽头的流程之中,使人成为一个匆匆来去的过客,一个瞬时的有限的存在物。因此,人都“留恋光景惜朱颜””(李煜),对往昔的历程中特别重要的人事总是刻骨铭心,藏在记忆的深处并时时唤醒它;多愁善感的人总是喜欢在旧地重游之时来遥想当年。但是,你的足迹不管怎样深刻,但在时间浪涛的冲击之下,它在客观世界里会很快地会灰飞烟灭,因而,人们将自己飘泊的足迹称为“萍踪”他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兄弟俩去开封应举时正逢冬季下雪),巧妙地用“雪泥鸿爪”做比喻,来说明人生旅程中留下的足迹在苍茫无限的世界中不能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