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是晚清两江总督的最后一任,他是个顽固守旧派,一辈子也没剪辫子。一心拥护溥仪复位,认为只有皇帝重新登基才能拯救当时的中国。
从小吃过苦的张勋一心想要出人头地,作战十分勇猛,1895年,爆发了甲午战争,张勋带领1000多骑兵在东北的大沙岭阻击日军,那个时候清朝军队武器远不如日军,张勋仍能和日军死战不退,阻击日军三天三夜,最终成功击退了日军。
此战可以说是张勋的成名之战,从此他开始逐渐闻名,同年10月,袁世凯组建“新军”,便把张勋收拢到了自己麾下,自此张勋成为了北洋军的一员。
1899年,张勋被升为总兵,1901年又被调到北京,担任了慈禧和光绪的侍卫,在溥仪继位后他官至江南提督,驻扎在南京,不得不说张勋的荣华富贵离不开清朝。他一心只想溥仪复位,认为只有皇帝重新登基才能拯救当时的中国,自己才能享受荣华富贵。
以至于在清朝灭亡后,他本人不仅留着辫子,甚至下令手下全部士兵都留着辫子。
1917年7月1日,张勋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丁巳复辟”,也称“张勋复辟”。宣统皇帝溥仪重新登上了帝位。不过仅仅过了十二天时间,在讨逆军的围剿下,复辟宣告破产。张勋的“辫子兵”被打败后,他逃入东交民巷荷兰使馆,算是躲过了一劫。
1923年9月12日张勋病逝,谥号忠武,为了表达对清廷的忠诚,一辈子也没剪辫子。
军阀张勋一生拖着一条“猪尾巴”,他之所以对清朝如此念念不忘,是因为有些人的性格确实是死忠。
军阀张勋早年间一直在清朝任职,对清朝有着深厚的感情,誓死效忠清朝,即使袁世凯称帝他也想将清朝复辟。
张勋在1884年加入清朝的军队,张勋在加入清朝军队后参与过中法战争,刚开始他还是广西提督的一个参将,后来张勋跟随了四川提督驻奉天,在1895年的时候,张勋成为了袁世凯的部下,被袁世凯任命为陆军管带。
后来,张勋跟随着袁世凯到山东镇压义和团时,立下了赫赫战功,袁世凯非常高兴,于是将张勋升职,袁世凯将张勋升为任总兵。在1901年的时候,张勋被派往北京,担任御前侍卫一职,张鑫多次护卫光绪帝和慈禧太后。
在溥仪上位以后,张勋被任命为江南提督。由于张勋多次保护皇室的安全,清朝的皇室对张勋非常信任,将张勋委以重任,张勋也一直对清朝忠心耿耿,张勋在清朝为官多年,张勋做什么事都会把清朝放在第一位。
在辛亥革命胜利以后,清政府还是十分重用张勋,并且将张勋任命为江苏巡抚和两江总督,以此来守卫南京的安全。张勋为了表示对清朝的忠心,命令自己的部队保留一条辫子,从此,他的军队就被称为“辫子军”。
后来,随着时代的改革,大多数男子都剪掉了辫子。但是张勋还是不允许自己的军队剪掉辫子,成为了当时人们的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袁世凯称帝以后,张勋还是想当清朝复辟。后来袁世凯死了,张勋孤注一掷将清朝复辟。
第一可能说明他封建顽固不肯接受新的思想。第二可能他世代受皇恩,是报恩的想法。第三可能是投机,认为复辟了,他就是功臣,能位极人臣!
张勋(1854年-1923年9月11日),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江西省奉新县人,中国近代北洋军阀势力之一。清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
清朝覆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所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帅”。1913年镇压讨袁军。后任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1917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兵进入北京,于7月1日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但12日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讨逆军”所击败,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后病死于天津,谥号忠武。
张勋从开始到最后基本上都是生活在清朝,并且他也是被清朝提拔起来的。所以他一直认为清朝是对他有恩的,他才会对清朝一直忠心耿耿,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