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时是几点

丑时是几点 77821336
2025-05-22 11:16:3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回答2: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鸡鸣”确有“鸡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时中却是特指夜半之后、平旦以前的那一时段,即深夜过后的1~3时,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


鸡被古人褒称作“知时畜也”。《韩诗外传》中赞颂鸡云:“守夜不失时,信也。”曙光初现,雄鸡啼鸣,拂晓来临,人们起身。


大地主周扒皮的半夜鸡叫的故事我们从小听,半夜三点叫人起床干活,确实有点过分了。

但是,古人没有时区的概念,所以兹以为周扒皮的故事应该是以中国东北部地区的地主老财为故事原型的。要不然搁到新疆夏季天黑都十一点了,睡觉一点钟,三点起床,那就甭睡了,接着干拉倒。


黑瞎子岛附近黑龙江面上的日出。黑瞎子岛位于有“华夏东极”之称的黑龙江抚远县,那里的夏季在凌晨2点左右天亮,是国内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


这样一算,中国东部地区夏季天亮确实也就是三四点钟,那么公鸡早早的感知天亮也不算有错。反正中西部地区的鸡肯定不是这个点叫的。


十二时辰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而独创于世的。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夜半“和”半夜“是有本质区别的。古的”夜半“是指居体的时间,我们的半夜是笼统的时间概念。

“夜半”是指天黑至天亮这一自然现象变化的中间时段


干支纪年传说出自黄帝时代。实际是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以后。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符号叫地支。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农历实质上就是一种阴阳历,以月亮运动周期为主,同时兼顾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

而最有意思是伊斯兰教的历法


伊斯兰教历以月亮圆缺一周(朔望月)为一月,历时29日12小时44分2.8秒,月亮圆缺十二周为一年,历时354日8小时48分33.6秒。


这一年比我们少过十来天,十年一百多天,一百年就少过三年·······


我才97,莫名其妙就是百岁老人了

回答3:

1~3点为丑时。
时辰,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丑时又称鸡鸣,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
拓展资料
时辰对照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回答4:

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

古代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时 23点——1点

丑时 1点—— 3点

寅时 3点——5点

卯时 5点——7点

辰时 7点——9点

巳时 9点——11点

午时 11点——13点

未时 13点——15点

申时 15点——17点

酉时 17点——19点

戌时 19点——21点

亥时 21点——23点

另外,每一时辰又细分为初和正,如23点为子初,半夜24点为子正,中午12点为午正,下午1点为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