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大鼠和wistar大鼠的区别

2025-05-23 11:46:1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sd大鼠和wistar大鼠的区别为:起源不同、品系不同、用途不同。

一、起源不同

1、sd大鼠:sd大鼠是1925年,美国斯泼累格·多雷在农场用Wistar大鼠培育而成。

2、wistar大鼠:wistar大鼠是由野生褐家鼠(Rattu Norvegicus)和黑家鼠经驯化后所获得的变种。

二、品系不同

1、sd大鼠:sd大鼠分布区域属于近交品系的大鼠。

2、wistar大鼠:wistar大鼠属于非近交品系的纯种大鼠。

三、用途不同

1、sd大鼠:sd大鼠广泛用于药理、毒理、药效及GLP实验。

2、wistar大鼠:wistar大鼠用于药物和还培育了不少突变品系大鼠,在医学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SD大鼠

百度百科——大鼠

回答2:

一、名称:SD大鼠(SPF级)

年龄:一般为3至8周龄

SD大鼠简介:
1925年,美国的Sprague Dawley农场使用Wistar大鼠培育出SD大鼠。SD大鼠生长快、繁育性能好,多用于安全性试验以及营养与生长发育有关的研究。

毛色:白化


主要特性:
(1)头部狭长、尾长接近与身长,产仔多,生长发育较Wistar大鼠快,10周龄时雄鼠体重可达300至400g,雌鼠可达180至270g;
(2)性情比Wistar大鼠稍为凶猛;
(3)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强,尤其对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很强;
(4)自发性肿瘤的发生率较低;
(5)对性激素敏感性高。

主要用途:该品系对性激素敏感,对呼吸道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广泛用于基因修饰鼠、病理、毒理、药效以及GLP实验,营养学及内分泌系统的研究。

二、名称:Wistar大鼠(SPF级)


年龄:一般为3至8周龄

Wistar大鼠简介:
1907年由美国wistar研究所养育成功,现在已经普遍世界各国的实验室。我国从日本以及前苏联引进,是引进最早、使用最广泛、数量最多的大鼠品系之一。

毛色:白化
主要特性:
(1)头部较宽、耳朵较长、尾的长度小于身长;
(2)性周期稳定,繁殖力强,产仔多,平均每胎产仔在10只左右,生长发育快。10周龄时雄鼠体重可达280至300g,雌鼠体重可达170至260g;
(3)性情温顺;
(4)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较强;
(5)对性激素敏感性高;

主要用途:用途非常广泛,但目前各地饲养的Wistar大鼠的遗传状况差异较大。


SD大鼠与Wistar大鼠的体重与日龄的关系,(单位:g)


总结:

1、SD大鼠:白色封闭群大鼠。1925年一农场用Wistar大鼠培育而成,特点为:头部狭长,尾长接近于身长,产仔多,生长发育较Wistar快,而且比Wistar大鼠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更强,尤其对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很强,所以较为受到动物实验的青睐,但是其价格较贵,饲养的规模没有Wistar大鼠广泛。但是也是较为重要的实验大鼠品种。自发肿瘤的发生率较低。对性激素敏感性高。

2、Wistar大鼠:白色封闭群大鼠。1907年由美国Wistar研究所育成,现已遍及世界各国的实验室。是我国引进早、使用最广泛,数量最多的品种。特点为头部较宽,耳朵较长,尾的长度小于身长。性周期稳定,繁殖力强,产仔多,生长发育快,性格温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较强,性情较为温和,体长为15~20厘米之间,尾长在10~15厘米之间,体长大于尾长。该大鼠的生活习性繁殖规律容易受到外界的气温,气压,湿度,噪声等方面的影响。但是其优良的抵制传染病能力和低自发性肿瘤发生率,成为动物实验大鼠类最为常用及生物医学研究中使用历史最长的品种。

回答3:

SD大鼠: 生长快,繁育性能好,大多用于安全性试验及营养与生长发育有关的研究。 该品系对性激素敏感,对呼吸道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广泛用于药理、毒理、药效及GLP实验。
一般生物学特性

繁殖性能:产仔率:92~95% ;平均窝产仔数:9.96~12.07只 ;胎间隔:28~52天;离乳存活率:95~98%。

Wistar大鼠 :Wistar大鼠由美国费城Wistar研究所育成。常用的既有近交系,也有远交群。其被毛呈白色,特征为头部较宽、耳朵较长、尾的长度小于身长。Wistar大鼠性情温顺,性周期稳定,早熟多产,平均每窝产自10只左右,生长发育快,乳腺癌发病率很低,对传染病抵抗力强。

回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