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1950年) 最佳女主角奖:石联星《赵一曼》
第六届(1951年) 特别荣誉奖:《白毛女》;导演特别荣誉奖:史东山《新儿女英雄传》
第七届(1952年) 编剧奖:王震之
第八届(1954年) 音乐片奖:《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十届(1957年) 评委会特别奖:《祝福》第11届(1958年)青年演员奖:王晓棠
第12届(1960年)传记片奖:《聂耳》
第13届(1962年)短片特别奖:《大闹天宫》
第24届(1984年)导演处女作奖:史蜀君《女大学生宿舍》
第25届(1986年)国际评论家奖:《良家妇女》;最漂亮女明星奖:张伟欣《良家妇女》
第26届(1988年)“水晶地球仪”大奖:《芙蓉镇》
第30届(1995年) 女演员奖:归亚蕾《女儿红》
第38届(2003年) 展映单元:《寻枪》《天下无双》
第40届(2005年)国际电影评论家奖《中国人》(丹/中)、 观众评审团奖《中国人》(丹/中)
第42届(2007年) 展映单元:《图雅的婚事》 《三峡好人》
华语电影
历史上,从影片《白毛女》1951年获特别荣誉奖开始,华语电影共在11届电影节上获得21个奖项。华语电影中唯一一次获得卡罗维发利电影节的最高奖是在1988年的第26届电影节上。当时,谢晋导演的《芙蓉镇》荣获该届电影节的水晶地球仪奖。华语电影最近的一部入围“卡罗维发利电影节”竞赛单元的影片是2008年由中国大陆导演张弛编剧并执导的《地下的天空》,这部影片也成为继《芙蓉镇》之后,唯一一部入围该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