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部分外媒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当作炒作目标,称其已经失控并将撞向地球,对地面环境及安全造成威胁。这一论调并非首次出现。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实验室系统总设计师朱枞鹏对此予以否认。朱枞鹏日前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我国一直在监控天宫一号,预计在今年上半年让它坠落。其坠入大气层后就会烧毁,剩余残骸将落入指定海域,不会危害地面。
实际上,天宫一号失控的说法毫无依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至今仍定期发布其轨道状态。最近一期公告显示,2017年12月17日至24日,天宫一号运行在平均高度约286.5公里的轨道上(近地点高度约272.6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00.4公里、倾角约42.85度),姿态稳定,形态未发生异常。
天宫一号是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曾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交会对接。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全面完成使命,正式终止数据服务。
历史上也发生过不成功的航天器受控坠落案例。1973年,美国发射了由5部分组成,重约80吨的“天空实验室”,接待了3批航天员,但一年后就将它关闭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原计划用航天飞机为其加注燃料,然而受太阳影响,大气密度超出预期,它没能等到1981年才发射的航天飞机。1979年7月11日,地面向天空实验室发出指令,让它飞过北美大陆人口稠密地区上空后返回地球。最终天空实验室化成无数碎片,散落在南印度洋和澳大利亚西部地区,损坏了一间房屋。数据显示,多年来共有约1.5万吨太空物体重返大气层,但从未造成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