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爱丽丝》是谁作曲?

灵感又是自何而来???
2025-05-24 10:11:2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人们都比较熟悉他的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歌剧等大型作品但是他的为数不多的器乐小品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是他一直盼望着能得到一位理想的伴侣因此这类事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也有些浪漫色彩的故事流传1808-1810年间贝多芬已经四十岁的人了他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一首《A小调巴加泰勒》的小曲赠给她“巴加泰勒”(Bagatelle)意思是小玩意儿贝多芬还在乐谱上题上了“献给特蕾泽”这样几个字以后这份乐谱一直留在特蕾泽那里贝多芬逝世以后在他的作品目录里也没有这支曲子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处代德国音乐家诺尔为写贝多芬传记在特蕾泽.玛尔法蒂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首乐曲的手稿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诺尔把曲名错写成<献给爱丽丝>从此人们反而忘记了《献给特蕾泽》的原名而称之为《献给爱丽丝》了这个主题把特蕾泽温柔美丽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绘它在这支曲子里先后出现了十六次因此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好似贝多芬有许多亲切的话语下向特蕾泽诉说后半部分左右手交替演奏分解和弦犹如二人亲切的交谈《献给爱丽丝》全曲由五段组成A段用的是A小调显得温柔而亲切然后转到C大调它是A小调的关系大调情调顿时明朗起来段转到F大调上出现一个新的曲调这个曲调感情更加明朗经过一连串快速音的过渡又回到A段 C段多用和弦气氛有了转换情绪显得严肃而稳重好似作者在沉思接下去出现了一个由三连音组成的乐句表现热烈的情感经过一段下行半音阶的过渡又把乐曲引回到A段乐曲在非常优美和温柔的气氛中结束

回答2:

贝多芬

在本曲的原稿上,有作者的手迹:“为爱丽丝而作,1810年四月二十七日,贝多芬”。“爱丽丝”是谁?已无从考证。因为这一作品的原稿问世之时,作者已经去世整整四十年了。

此曲是一首极为普通的钢琴独奏小曲,但旋律非常优美动听,节奏轻快而舒坦,技巧也十分容易掌握,所以很受大众欢迎。乐曲为小快板,3/8拍子,由小回旋曲形式“ABACA”所构成。轻快的A段主题(片段1)是以a小调出现的,反复过后,如歌似的B段插入部(片段2)以 F大调出现,情绪欢快、色彩明朗。乐曲再度回到A段主题之后,以a音上的九和弦开始的 C段主题带有一丝哀怨,与B段形成对比。当A段主题第三次重复出现之后,全曲结束。

回答3:

贝多芬

回答4:

贝多芬呀~~~~~

回答5:

陈辉阳, 陈奕迅唱的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