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只是试点政策,全国范围内尚未全面推行。
浏阳是全国33个土地改革试点区之一。它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在县域内流转,是对现行法律法规的重大突破。按规定流转的宅基地连同附属房屋,可颁发不动产证书。
刘亚光,是最早受益新政的当地农民之一。
宅基地跨村镇流转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浏阳市大瑶镇南山村,已有48户外村镇农民在此置地建房。
48户人住在两个居民点里。刘亚光所在的居住地叫“芙蓉小区”。早在2006年,这个小区就开始偷偷接纳外村镇农民了,算是民间自发的“先行先试”。
此行为有悖当时政策,却有其合理性。刘亚光的故事,就是很好的说明。
他原本住在大瑶镇老桂新村,老宅沿山切坡建成,隐患重重。他老早就想另觅新址建房。但村庄地处山区,适合建房的地块并不多。况且,村庄地处偏远,刘亚光老宅通往外界的路,摩托车都很难通行。
当时,几十公里外的南山村启动了一个新农村居民点建设项目。新规划的土地富余,可接纳外来户。村子离大瑶镇集镇只有5分钟车程,大瑶是“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不少外村镇农民愿意迁居此地。
譬如刘亚光,他常年在大瑶镇上打工做生意,算是“进城农民”。之前,“城”与“家”实在太远。搬到南山村后,他基本实现了家门口上下班。小孩上学也方便,来回十分钟步程。之前在老桂新村,刘亚光的孩子上学,单程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
“这个案例,往大了说是‘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往具体说是‘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在浏阳市国土局大瑶国土所所长罗其晏看来,这都得益于“宅基地跨村镇流转”之功。
当然,这种“流转”长期以来为法律所禁止。刘亚光也一直担心,“哪天村里又把地收回去了”。
2015年3月启动的浏阳宅基地改革试点,给南山村的“先行先试”转了正,也给了刘亚光一颗定心丸。2016年10月,他拿到了载明房屋土地面积的不动产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