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这份工作,哪里最困扰我?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换一种问法,目前这份工作,什么对我最重要
书籍《适配》中指出:“完美的工作适配是不存在的。”
意思是,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的侧重点都不会一样,没有完美的工作,只看自己不同阶段的侧重电,以此来做出调整。
《适配》中指出,在考虑工作适配时,我们需要对适配的六个要素,包括:
工作意义;
职位;
文化;
人际关系;
生活方式;
财务
进行反思和分析,评估整体的状况。 然后根据你对你来说什么最重要,再确定是否离职
比如,你现在处于职场新人阶段,这个时候能够生存下来对你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比如生活方式以及财务可能不是最重要的。
再比如,你现在处于职场上升期,这个时候,生活方式以及财务对你来说就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反而可以忽略。
记住,不同的阶段,只需牢记一件对你来说重要的事。
第二个问题:失去这份工作对我的影响大吗?
如果对你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你可以选择换一个地方继续成长。
如果你的余额都不足够支撑你度过失业空窗期,那你就要三思了。
第三个问题:我可以在哪方面做得更好?
不要过度放大那些不如意的,读取讯号你在工作中的成就感
哪怕是有一个地方是你做得好的,那都是你的价值,有时候我们需要自我肯定。
精进你做得好的地方,再改善你的缺点,你才能在这个份工作中得到成长。
第四个问题:除了工作之外,我还对什么感兴趣?我曾经梦想去做什么,现在还可以开始吗
通过我们理智的分析,一般会出现下面三种情况:
(1)有新方向
(2)当下工作其实也不赖
(3)找到工作和梦想的平衡点
凡事都有突破口,关键要学会审视夺度,找到那条适合自己的路。
2)重新设立目标,找到新的成长点
如果你一直感觉自己没有成长,那「持续的不开心」其实是一个对你有利的信号,它在告诉你,你该去寻求新的挑战了。
挑战分为两方面:
001 设立新的目标
新的目标分为长期大目标和小目标。
大目标就是你的长期目标。
比如你的长期目标是5年之内,成为一个自由撰稿人。
那么从现在开始,你所需的,所思的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而行。
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积累更多的写作手法,认识段位更高的写作大牛,像他们讨教,像他们学习,不断的累积经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大目标。
而小目标就是大目标的分支,比如你要在三个月之内攒够钱买一台新电脑,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办公效率。
短期目标可以不断刺激我们的大脑,让大脑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小目标每实现一个再换一个,可以让我们获得源源不断地动力,从而促使我们达到大目标。
002 换一个工作环境
明确自己为何而跳槽了,比跳槽对你来说,或许也是一次不错的选择。
当然,这里的跳槽,不是让你盲目跳槽,而是带有目的性的跳槽。
新的公司必须要满足三个点:
薪资增长;
工作机会增多;
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唯满足上面三个点,才是一次好的跳槽,对你来说,才是真正的职场跃迁。
3)重启自我驱动力
在《驱动力》一书中,丹尼尔·平克说,人做事的驱动力,是分级的。
给钱却干着没劲,是因为驱动力还停留在2.0级,他称之为“胡萝卜-大棒”的状态。
这种状态,也就比恐惧、饥饿等本能型1.0级的驱动力,强一点点。
最好的驱动力,则是3.0级 — 这种状态下的人们,不依凭外力,而依靠兴趣、自主意愿驱动,做事快速、高效、愉快。
那么,到底该怎样引入驱动力3.0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观点,一个人想要完全活在自主自愿驱动的世界里,是不太现实的。
对于普通的上班族来说更是如此,工作、家庭、社会环境,总免不了一些我们不愿却“应该”做的事情。
听过一句话:理想和激情,是生活必要的催化剂,却不可能是常态。
大部分人生活常态是现实的、琐碎的,容易让人低迷和消极。
即使如此,你也可以通过微小的改变让重新为生活工作注入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