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们冲锋时,为什么机枪手在后面开火?

2025-05-21 17:05:1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其实这种情况在整个二战期间并不常见,或者说因为冲锋时被战友误伤的概率很小,二战时期枪械技术已经比较发达,一战期间枪械都比较笨重,士兵冲锋时后方人员开火时可能会因此比较吃力而误伤,不过二战期间较轻便的枪械出现后,火力也更加充足,射程更远,所以在二战期间士兵冲锋时,后方人员开火是可以保证前方人员安全的,我们之所以觉得会误伤其实是被电视剧误导了,真实战争并不是那样打。

如果按照影视剧中那种步兵从正在开火的机枪手身边冲锋,那步兵很容易就被己方的机枪火力误伤,在战术术语中有“火线”一词,就是指子弹飞出枪膛后到击中目标的这条路线,贸然经过机枪手的“火线”,那下场只有被打成筛子这一个结果。所以大家有时候会看到,一些考究的影视剧中士兵在快速移动的时候都要大声喊出来,目的就是防止友军误伤。

机枪手的位置并不是在后方,抗日剧里往往都是这样表现的,冲锋号一响大家就冲锋,然后机枪手就在队伍的正后方射击,这也是错误的,二战期间机枪手的位置并不会在士兵的正后方,机枪通常都会被布置在阵地两侧的隐蔽位置,这样才可以形成强大的交叉火力网,在冲锋之前,指挥员会告诉机枪手的火力范围,机枪手没有得到命令是不能随便开枪的,士兵在冲锋前指挥员也会告诉他们不能进入机枪的火力范围,所以一般是不会伤到自己人。

不过在二战期间也有一种战术,人们称之超越射击,这种战术就是让机枪手在冲锋士兵的正后方射击,不过这种战术有一个局限性,那就是对地形的要求较高,机枪手要在阵地正后方的某个高点,机枪手以俯视的角度射击,这样可以让子弹从战友上方穿过,在重力作用下做抛物线运动落到敌方阵地,这种方式也是很安全的,子弹落地地区和友军相距很远,子弹在友军上方几十米穿过,根本不会射击到队友。

话说回来,在战场上很少会出现影视剧中那种人挤人的冲锋,现代作战,散兵冲锋的间隔距离大约在50-100米之间,比如有名的“三三”战术。更何况在战场上没人会站直了傻乎乎的冲锋,在远距离上步兵会弯着腰快速冲锋,近距离则会匍匐前进,给机枪手留出一定的射界。

在缺乏远程火力的年代,机枪就成了远距离压制敌人的重要武器,像是德军在二战装备的MG34、MG42机枪,这两种装备了尖头重弹的机枪甚至可以压制3000m外的敌人。而德军也是非常推崇步兵班机枪战术,甚至将步兵称作“侍奉机枪的兵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