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941年,对于社会学研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工作的中心应围绕社会实验和观察而展开,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社会理论的研究更为重要。作为这两者之间的一种融合,默顿与著名的应用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费尔德(paul f. lazarsfeld )联手在哥伦比亚大学创建了应用社会研究所,于20世纪40—5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调查研究。尤其是在研究技术的创新(如定组分析、背景分析、潜结构分析等)和研究程序与语言的规范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由此也推动了著名的“哥伦比亚学派”的形成.默顿的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他的中肯稳妥的研究策略亦为当代社会学家所普遍认可。从默顿对经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蕴涵的颇有创建意义的思想。默顿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经验取向突出地体现在他的“功能分析范式”之中。其范式是经验性的、具体的、易于操作的。他对抽象功能主义的批判和所提出的“显功能”、“潜功能”、“负功能”等概念,赋予了功能分析方法以实用性和有效性。
除了莫顿之外,拉扎斯菲尔德不用多说了吧。把拉扎斯费尔德的那一套实证主义研究取向和创新的研究方法说出来,基本上就代表了哥伦比亚学派的基本立场。
学术对立,基本上也是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的对立,网上搜一搜都有。
至于中立评价,就是双方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都是各自学派内的早期先驱,为各自的学派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处在在传播学刚刚起步的阶段,在研究方法和世界观上都存在一定局限。双方最主要分歧是由于双方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一个注重宏观一个注重微观,因此也不能笼统的说谁优谁劣。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研究者中出现了把两者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的趋向,因为要分析复杂的媒介现象,只站在批判学派或者经验学派的立场上,都稍显不足。
具体事件:拉扎斯费尔德曾经邀请阿多诺参与的调查项目知道吧?后来阿多诺由于研究立场和方法实在分歧太大而退出了。
其他tips:
经验学派研究受行为主义心理学说的影响,多以实验和调查的方法来研究传播及其过程与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就开创了从行为科学角度研究人类传播的传统。其中主要有拉扎斯菲尔德为首的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研究所的一些学者的传播流研究,以及以霍夫兰为首的说服研究的一些学者。
冲突学派的理论出发点是强调社会生活中的冲突性,即社会整体结构中的不平衡和不稳定状态,并以此解释社会变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两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对大众传播功能的分析,就具有这一倾向。他们于1948年合著发表的《传播研究》一书中,着重考察了大众传播及其载体大众传媒的非正面功能,既有中性的“社会地位赋予功能”、“强制规范功能”,更主要的是消极作用或者说是大众传播失调后的负功能,包括四个方面:把人变成丧失辨别力和顺从现状的单面人、导致审美情趣及文化素养的普遍平庸化、廉价占用人的自由与时间、使人处于虚幻的满足状态从而丧失行动能力。这四种负面作用被他们形象地命名为“社会麻醉”功能。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