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经济实力来考察,在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中,长三角地区占了10个;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这一地区占有一半。长三角地区的钢铁、石化、汽车、纺织等产品的规模、技术水平、品牌优势等都高于珠三角地区。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400多家在这里落户,合同利用外资总数已超过1500亿美元。最近几年,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该地区正在逐步形成经济一体化,各地自觉地认识到上海的龙头老大地位,开始进行各自资源的整合和调配,主动接轨上海,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定位和分工。在外来投资方面,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制造业去江浙,商业服务业去上海;中小企业去江浙,大型企业去上海。这种具有不同功能和定位的城市群落,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和市场。 从城市化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不仅高过珠三角地区,而且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苏州、杭州、宁波为次中心的城市带,城镇体系等级齐全,城镇规划质量较高,城市定位比较准确,省会城市和市、县、区及乡镇的规划和发展都比较协调。杭州市市长茅临生曾描绘了这样一幅蓝图:“未来的交通规划将把长三角地区连成一个大都市圈,晚上住在杭州九溪玫瑰园,第二天早晨乘坐高速列车或是磁悬浮列车去上海金茂大厦上班。”很难说这是玩笑话,但不管怎样,却透露出“天堂城市”也甘于在长三角的南翼做一个副中心城市。与此相比,珠三角无论在城镇的规划质量,布局的合理性,城市功能的发育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市场的辐射性也不如长三角。 与浙江、江苏咄咄逼人的上升势头相比,广东省统计局将广东目前的经济发展态势概为“总量领先,差距缩小”8个字。这个结论是将广东与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4个经济发达省市去年上半年的统计数字进行横向比较后得出的。所谓“总量领先”,是指广东仍占有规模优势,经济总量仍居全国之首,尤其是外贸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20.9%,一马当先;所谓“差距缩小”,是指广东经济增长速度处于中游,部分经济指标增速过低,与后来者的差距日渐缩小。 珠三角地区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原有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已逐步弱化,亟待创造新的条件以促进自身的发展———这或许就是珠三角今天面临的最大挑战。与此同时,却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不但是国内、还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之一,并被公认为继伦敦、巴黎等之后的世界第六个大都市群。
这么说吧:长三角的腹地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江淮平原,而珠江三角洲的腹地就是一个广东省(最多还加上广西东北部和湘南赣南,基础无法比;其次是全球风水来说长三角是世界的财源中心,拥有整个欧亚非大陆支撑甚至全球为后背基础,而珠三角是南洋即大洋洲的财源中心(这个方面虽然珠三角也可以视为全球财源中心但是后背基础不能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