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文化类节目同质化严重的现象一直为业界所诟病。益智问答类节目《幸运52》《开心辞典》火爆荧屏后,一批形式大同小异的作品蜂拥而至;当《百家讲坛》红极一时,类似模式的讲座类节目又纷纷抢滩市场……相同类型题材节目的扎堆播出,不仅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也让创作陷入思维窄巷。令人欣喜的是,这一问题近两年得到了明显改善。文化类节目在题材样式的拓展、文化内涵的挖掘、制作理念的创新等方面均实现突破。
其实,观众需要文化节目浸润心灵。不少网友都表示,虽然博物馆没少去,不过每次去都是走马观花,并没看懂什么。珍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看上去与自己平日的生活没有什么关联,但近期引发热议的节目《国家宝藏》,将国宝变得触手可及,真正让观众感受到了每一座博物馆中的民族文化基因,每一件历史文物中永不断线的生命轨迹。这档节目另辟蹊径,将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通过表演戏剧故事的形式,以一种更生动、更直接、更为观众所接受的方式传播出来。在首期节目播出后,故宫文物各色釉彩大瓶,就因其所体现的乾隆“农家乐审美”在网上火了一把。通过故宫志愿者张甡的生动解说,网友又了解到这件国宝瓷器背后的景德镇匠人工艺和大清盛世。“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隐藏在其背后的是我们祖先无与伦比的生活智慧,是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民族文化基因。”北京交通大学学生李政说。
除《国家宝藏》外,《见字如面》也是热议度比较高的文化类节目。在《见字如面2》第五期节目“热血”篇中,赵立新以其极具感染力的舞台表现把林觉民《与妻书》的悲怆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有网友评论:“赵立新的声音充满了情感,偶尔哽咽停顿直击人心。”此外,《见字如面2》对于信件进行现代化解读,通过通俗易懂却精准考究的现代话翻译,更能让年轻受众生动感知信件背后历史人物的精神高度,深刻体会那些值得传承的思想价值。
是写作文还是发言稿,总要有个题材或时间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