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米播种期就应该开始病虫预防。
一、玉米播期开展病虫预防的作用
播种期是玉米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通过这一时期的种子处理可以有效防治多种地下害虫,而且对苗期根土蝽、耕葵粉蚧、蓟马、旋心虫、蚜虫、灰飞虱等害虫起到有效预防作用,并可降低由蚜虫、灰飞虱传播的粗缩病、矮花叶病的发病率。苗枯病、纹枯病等土传病害和丝黑穗病、疯顶病等系统性病害都应在这一时期进行药剂拌种防治。对于锈病、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发病严重的地区,应选用相应的抗病品种,可大大减少玉米生育期用药。
二、玉米播种病虫防治具体措施
1、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针对玉米不同分布区,选用对瘤黑粉病,叶斑病、黑穗病、病毒病有抗性的优良品种。各地玉米推广的玉米品种繁杂,很多地区只重视玉米高产,而忽略了品种的抗病虫性。田间调查表明,晋单42号、晋单35号,农大3138、三北6号、豫玉22等叶片平展且嫩绿,单产高而抗螨性差。红蜘蛛重发区建议种植大丰2号、长城、沈单系列等抗螨品种。晋单32、吉单261、晋单48较抗玉米丝黑穗病;并要注意品种的合理搭配,避免品种单一化种植。
2、提高播种质量,增强植株抗病性。春玉米区精耕整地,提高播种质量,冷凉地区可采用地膜覆盖提高地温和墒情,加速出苗,降低土传病害发生率。如对玉米丝黑穗病预防一是要提倡适时迟播和浅播,二是提倡地膜覆盖,减少黑粉(穗)病的侵染机率。
3、病虫重发区要考虑轮作倒茬,如玉米纹枯病重发区玉米与甘薯、大豆轮作。合理作物布局,尤其是要压缩早播玉米和豆类、茄果类作物间、套作面积。4、播种前结合整地,清洁田园,把残留在田间玉米秸秆、田间地头杂草彻底粉碎消除,减少田间病虫菌源。
5、合理施肥,最好配方施肥,使用有机肥时,注意使肥料充分腐熟,减少地下害虫产卵量。
6、种子处理。
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防治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10毫升加水500毫升,拌种10公斤。兼治根土蝽、耕葵粉蚧。在发生严重的地块,使用辛硫磷、毒死蜱等颗粒剂1.5公斤随基肥施入田间进行预防;或用48%毒死蜱乳油制成毒土,撒于作物根部并覆土,每亩用毒土4kg。
蚜虫、灰飞虱等苗期害虫防治:用70%噻虫嗪可分散粒剂10-20克,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克,加水500毫升,拌种10公斤。同时减少病毒病的发生,兼治旋心虫。
玉米疯顶病重发区,用35%甲霜灵拌种剂30克,加水500毫升,拌种10公斤。
玉米丝黑穗病、纹枯病、顶腐病重发区,用2%戊唑醇(立克秀)湿拌种剂40-60克、2.5%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0毫升或12.5%烯唑醇 (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40克,任选其一加水500毫升,拌种10千克。
拌种过程中应注意,若需杀虫剂和杀菌剂同时混用处理种子时,需先拌杀虫剂,阴干后再拌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