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猪副嗜血杆菌病?主要症状如何?防治措施?

2025-05-19 01:29:2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本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传染病,主要在保育阶段和断奶前后发病。由于副猪嗜血杆菌是猪体内的常在菌,当外界环境骤变、饲养管理不良,感染其他疾病时,抵抗力下降,该病菌大量繁殖发病。

[症状]

发热、食欲下降,不愿吃食,反应迟钝,没有精神,呼吸困难,咳嗽,四肢疼痛,关节肿胀。瘸腿,起立困难,颤抖,共济失调,结膜发紫,消瘦衰竭死亡。剖检可见胸膜、心包膜和肺表面有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腕关节和跗关节有浆液性炎症。

[预防]

(1)阿莫西林粉100克加入1吨饲料中,调匀后饲喂,连喂5天。

(2)泰乐菌素100克+磺胺间甲氧嘧啶200克+TMP40克混入1吨饲料中,每天2次,连喂5天。

(3)氧氟沙星200克混入1吨饲料中,每天2次,连喂5天。

(4)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消毒,减少应激,增强猪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治疗]

(1)头孢噻呋每千克体重3~5毫克+地塞米松每千克体重0.2毫克,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

(2)远征药业的强舒西林5~10毫克/千克体重,生理盐水稀释,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回答2: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呈散发性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饲养技术的应用和饲养高度密集,以及突发新的呼吸道综合征等因素存在,使得该病日趋流行,危害日渐严重。特别是规模化猪场在受到蓝耳病、圆环病等感染之后免疫功能下降时,猪副嗜血杆菌病伺机暴发,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主要症状:病猪发热、体温升高至40.5~42.0℃,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厌食不吃,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心跳加快,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部分病猪出现鼻流脓液,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出现跛行或一侧性跛行、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严重时母猪流产。在发生关节炎时,可见一个或几个关节肿胀、发热,初期疼痛,多见于腕关节和跗关节,起立困难,后肢不协调。
防治措施:猪场一旦得到正确诊断或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必须应用大剂量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并且应当对整个猪群或同群猪进行药物预防;大多数猪副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增效磺胺类药物敏感,但对红霉素、氨基甙类、壮观霉素和林可霉素有抵抗力。免疫:预防可用灭活苗免疫母猪,初免猪产前40天一免,产前20天二免。在经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从10日龄到60日龄的猪都要注射,每次一毫升,最好一免后过15天再重复注射一次。

回答3:

什么是副猪嗜血杆菌?如何诊断?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