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满赢:如何理解风险越大,收益越大

2025-05-16 10:27:4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你真的要认清现实啊,这个就这么回事。69

回答2:

资是具有高风险的行为。而投资者一般都认为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就只能获得低回报。事实果真如此吗?
举例来说。定期储蓄被认为是一种低风险、低回报的投资,因为当年把现金存入银行,获得的仅仅是低利率的回报(定期利息),不过,无论怎么说,你的投资是增值的,只是增值不多而已;而投资股票则被认为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为,因为你进入股市的时候,并不知道能有多少回报,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你会得到高回报(派息),但也可能颗粒无收,甚至“断腕割肉”。
比如一家新公司的股票价格为每股1美元,如果你只买了1股,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股价上涨到每股25美元的时候,你获利24美元。但假如相同的股票你购买了1000股(花费1000美元),你将获利24000美元。但同时这个风险就非常大了,因为如果这家公司破产了(可能性很大,每天都有很多家公司倒闭),你将会失去所有投资,虽然不可否认其值得投资的潜在回报高达24000美元。
为了躲避风险,获得更高的回报率,经济商、理财顾问和股票销售员都会对你说:“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应该在不同的基金里按适当的比例混合持有,你才能构建一个合理的投资组合。”
然而,环顾周围炒股的亲朋好友,甚少听见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先例(内幕等违法交易除外)。
现在股市上有一类投资者:“无论市场价格如何,我不追高,只看基本面,在股票中寻找被低估的公司股票,分析研究这些股票的内在价值,如P/E值、分红率、派息和现金流等因素,然后购买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
像这类“巴菲特型”的投资者,在2000年的高科技“繁荣”中,大多无法准确估算高科技股票的内在价值。因为这些公司在近10年的时间内,非但没有现金流,而且还持续地“烧钱”(净负债)。所以他们大多避开了高科技股,选择投资保本微利的低风险“价值型”股票。结果,当高科技股泡沫破灭之后,他们都暗暗庆幸自己避开了风险。“价值型”投资者获得了回报并不是因为他们承担了风险,恰恰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不承担风险。
另外一类人认为:“判断市场形式最重要,我在不同的行业里寻找机会,见涨就追,一旦行势逆转马上开溜。”
像这样的投资者属于“增长型”,他们看重快速发展型公司。尽管这类公司的股价已经很高了,但是他们依然希望股票翻番,拼命追捧那些昂贵的“潜力股”,以求短线操作,赚了钱开溜。结果这样?在高科技泡沫破灭后损失惨重,本金亏空,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