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医学(又称宇宙医学)是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重要学科之一,而载人航天的发展又促进了航天医学的发展。从医学分类上说,航天医学是一门特殊的环境医学,它是由于载人航天的科学实践需要.在航空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研究和服务对象不是病人,而是健康人,甚至是从健康人中选出的更为健康的人。在科学研究与发展领域中,航天医学又属于生命科学的一个部分,涉及所有的医学专业,包括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各科,无论是治病、防病、保健和康复,还是挖掘人体的潜能都与它有关。航天医学的目的是使人体在特殊环境中能适应、能耐受、能完成航天的特殊作业。
中国航天员中心医监医保研究室主任李勇枝是位中医学博士博士。她和她的同事们为每名航天员建立了中医保健档案,进行辨证分型。大负荷的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有时会使航天员身体出现某种功能的紊乱,比如疲劳、睡眠不好、血压波动等,这时中药的调理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医学监督主要用来监护航天员在航天全过程中的健康状况,监督涉及航天员健康和安全的设备的运行情况等。它一般分为飞行前、飞行中和飞行后三个阶段,飞行前尤其是训练时期的监督,主要是了解与掌握航天员心理与健康状况、生理变化特点与规律以及航天员的各种表现等,同时在即将飞行前,还要对航天员和各种物品、装备进行全面医检。
飞行中的医学监督难度大,主要靠遥测、航天员的自测与互测和通讯系统传送医学信息和数据。航天医师通过地面站的医监台,监视从太空发回的各种数据,并通过电视与航天员直接对话,对其身体状况作出综合性的判断和预测,同时航天员还要定期向地面汇报身体状况。飞行监督的目的总的来说是决定航天员能否继续飞行。飞行后的医学监督主要是进行检疫监督、康复监督等。
医学保障主要是针对可能出现的对航天员身体健康有害的不良因素,采取各种预防和治疗措施。训练时期的医学保障重点是合理安排生活与训练,制定符合营养标准的食谱,进行日常保健和医疗等。飞行前的医保主要是合理安排航天员的饮食,采取隔离检疫等。
飞行中的医保很关键,航天员在太空越长,发病率也越高,必须定时监测他们的生理反应,对可能发生的疾病提出防治方案,合理安排饮食,起居和工作,保证7-8小时的睡眠。航天员还得坚持体育锻炼,来预防和治疗航天疾病,常用的锻炼器材有跑台、健身自行车等。
飞行后的医保工作是对航天员进行着陆现场医学处理,送回驻地进行检疫和体检,合理安排生活和日常活动,加速适应地面环境,未发现异常或疾病,便可转入日常医保工作。
医保是负责航天员医学保护检查,医监是医学监护也是助手。都是负责返回后的航天员生理正常,科学进行保护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