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看清楚图标,即先看这是一幅什么图,然后可以看横纵坐标表示的内容,在来确定如何分析。在公务员考试中现在出的是三角形的网状图,一般每个顶角对应的是该项目的满值,也就是例如一题表示城乡学生受教育程度网状图,三个顶角分别表示城市、乡村,郊区都为100%,而又将图形平均分为5等分,则从所对应的顶角直对的对应边就是0%,即然五等分了 ,则依次向顶角的平行线就是20%,40%,60%,80%,然后就是顶角100%,看懂图形后再做题 就不难了 ,其他的图形类型都比较简单,好好练习就会熟练准确的做题了。
网状图 这种图形在1997年中心国家机关录取大学毕业生考试中首次出现,2000年仍然作为考题出现。客观地说,这类题没有复杂的数据处理过程,只需要你对一个由众多小三角形组合成的大三角形进行综合的分析,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然而,不难只是对“会者”而言的,因为这类图题型新,图形复杂,对那些整天只知处理数据的考生来说,遇上这种题根本无从下手。而且,题中决不明确给出数据,那些善于猜答案的考生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因此,无论应试能力多高的考生,都必须首先对这种题型有一个大体的熟悉和了解,弄明白这类题的解题技巧。要会看题,弄清楚题目都给了你哪些信息,在后面的解题过程中就可以较顺手地去应对。另外,这类统计图中只有一些字母,字母所代表的意义都有题外,在正式答题之前你必须把这些图形各自代表的意义弄清,因为以后的具体题目给出的选项可能会脱离字母,你一旦稍一粗心把它们搞混,就会作出错误的选择,造成失分。 文字资料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数字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类题与统计表相比,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你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这种题不像上面所说的统计表那样,有众多的数据摆在你的面前,任你选择和处理。它需要你能将文字资料中的数据首先组成一张“统计表”(至少在大体上是),然后才能进行下面的工作。应该说,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在碰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假如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做这样的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从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五个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就有针对性的再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熟悉。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做那些统计表的问题,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轻易,希望在做这类题上可以尽量挤出时间以允给别的题。轻视加草率,却忽视了这类题往往会有复杂的计算思路,综合且较难的判定,往往会在文字资料题上丢分。在前面就已经说过,在资料分析中,最难的一类就是综合性的判定,假如是在统计表中,这类题只涉及对数字的比较和处理,虽说复杂点,却相对比较轻易得分。而文字资料,却又加上了对语意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比统计表又多了一个环节。这对那些急躁而轻视文字资料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严重的考验。 解题技巧 1、首先应读懂图、表或文字。资料分析试题是以图、表或文字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表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资料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重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资料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资料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表或文字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4、注重统计图表中的统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