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的土为什么是黑色的

2025-05-21 00:57:4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黑钙土 分布地区 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 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形成条件 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3℃,年降水量350~500毫 米。植被为产草量最高的温带草原和草甸草原。 一般特征 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 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 另参考: 自然土壤剖面分为四个基本层次,覆盖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覆盖层:O(F、H)层,地面枯枝落叶层。 O1:未分解的枯枝落叶层,森林土壤明显,草原土壤基本没有。 O2:半分解,肉眼难以分辨原来有机质的形态特征,有少量腐殖质累积,森林土壤明显,草原土壤很薄或没有。 淋溶层:A层,水溶性物质向下淋溶。该层中生物活动旺盛,进行强烈的有机物质的转化和累积作用,土层颜色暗,一般具有粒状和团块状结构,土质疏松。 A1:腐殖质层,腐殖质累积为主要特征,腐殖质和矿物质紧密结合,机械方法无法分开。土壤剖面颜色最深,灰黑至黑。 A2:灰化层,由于强烈淋溶,易溶性物质和细小土粒淋失,难溶性物质如铁、铝,也发生变化而下移,该层只剩下最难移动、抗风化能力最强的矿物质,以石英为主,颜色浅,灰白,土壤颗粒粗(砂、粉砂)。寒带针叶林土壤明显。 A3:A、B过渡层。 淀积层:B层,淀积由A层淋溶下的物质。质地粘重,具有柱状或棱柱状结构,颜色棕或红棕色。 B1:A、B过渡层。 B2:典型B层特点。 B3:B、C过渡层。 母质层:C层,尚未经过成土作用的物质,是土壤的前身。是岩石风化的残积物或经水力或风力搬运的堆积物。不是土壤发生层,但习惯把它包括在土壤剖面内。 基岩:D(R),如果C为残积物,C与D有继承关系,如果C为运积物,C与D无关。 耕作土壤剖面——自然土壤经过长期耕作,土壤剖面性质会发生变异,常根据农民的习用名称分为: 耕作层:表土层,熟化层,经常受耕作施肥的影响,土质疏松,含有机质多,土块细碎,颜色暗。 犁底层:亚表土层,经常受耕犁的下压和耕作层的细土粒下移沉淀所至。颜色较浅,有机质含量明显减少,土层紧实,有保水保肥的作用(但过紧会影响根的伸展)。土壤呈薄片或薄层状结构。 生土层:心土层,未经耕作熟化,只有少量植物根系。 死土层:底土层,相当于C层。 实际情况中,不是所有的土层都会在剖面出现,发育程度高的土壤A,B,C层都具备,而且层次分异明显,但发育程度低的土壤经常没有B层发育,受到侵蚀的土壤会发生A层缺失的现

回答2:

植物枯萎腐烂,几万年形成的

回答3:

问到我的老家了.黑土地,红高粱,独具特色的黑龙江,和气候.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回答4:

太冷了

回答5:

黑龙江黑龙江吗,,就应当是黑色的,别的色就不叫黑龙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