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犯罪的自身原因 1未成年人在这一时期正处于逆反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内心正是充满着独立与依赖,自觉与反抗的矛盾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事物充满好奇,强烈想要求自己独立做事,不原听父母的管教和老师的说教。在这一时期,如果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处理不当,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反抗心理。而这一时期,他们同龄段的孩子往往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有时互相激励,容易寻求冒险和刺激,更有可能义气用事产生极端行为。 2这一时期的未成年人的心理还不成熟,对待问题认识片面,侥幸心理严重,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事情的本质。极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而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3自控能力差,好感情用事,稚嫩的理智控制不了急噪的情绪,不会冷静思考问题,不计事情的后果,头脑简单很容易被他人利用。 (二)未成年犯罪的外在原因1 、社会大不良习气的影响社会中出现的某些拜金主义思潮、贪污腐败、生活腐化、收入差距的拉大和财富的两极分化等等,歪曲了一些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思想,极易把未成年人引向犯罪。 2、、文化市场的泛滥当今社会已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这些促进社会进步的东西,我们的未成年人并不能象成年人一样很好的利用。网络聊天,网络游戏,各种暴力、色情淫秽内容的音像制品等对未成年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腐蚀作用,有的甚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虚拟的网络游戏不仅让孩子们沉迷,更是有一些未成年人把虚拟网络世界中的打打杀杀带入到现实生活中,从而产生暴力倾向,使一些少年一失足成千古恨,悔以晚矣。同时网上的一些黄色不良信息,诱惑着涉世不深的未成年人,使他们沉迷其中,导致强奸一些恶性案件的发生。在加上一些居心不良的坏人的引诱,使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就坠入犯罪的深渊。3、社会就业压力的加大当今中国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社会上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家长们为了培养孩子,往往忽视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过多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未成年孩子上学的兴趣,小学因为还能听家长的管教,这些不良影响并未表现的太明显。到了初中由于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逆反心理的加剧,就明显表现出厌学情绪,经常逃学。另外社会就业的困难,社会闲暇人员的增多,使得一些青少年整日无所事事,混迹于社会之中,久而久之很容易使一些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被拉下水,社会上日益增多的偷盗、抢劫、赌博、斗殴、色情等犯罪案件的潜移默化,使他们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2、人人遵纪守法,社会安定和谐。
3、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4、文明法治、稳定和谐。
5、父母遵守法律,孩子不走歪路。
遵纪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