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七庙,诸侯五庙什么意思

2025-05-12 00:20:0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2、诸侯五庙是诸侯的代称。

古代诸侯立五庙,即父、祖、曾祖、高祖、始祖之庙。


扩展资料:

宗庙是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庶人不准设庙。

同时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

1、位置

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

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庙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

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尧、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

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2、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是中国商朝京畿附近的一个殷商帝王宗庙,原宗庙距今约3300余年,出土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小屯村,原址为盘庚迁殷后中国商朝的首都附近。

有大量殷商同时期的文献与器具在此宗庙遗址中被发现,著名的如司母辛鼎。殷墟2006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3、北京太庙

太庙位于北京天安门东侧,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帝的宗庙。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5月1日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北京太庙已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历代帝王庙

历代帝王庙是中国明朝、清朝皇家祭祀三皇五帝和历代帝王的场所,初设于金陵(今南京),后移至北京,现坐落在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七庙

百度百科_五庙

百度百科_宗庙

回答2:

天子七庙本指四亲(父、祖、曾祖、高祖)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后泛指帝王的宗庙。唐杨炯《盂兰盆赋》:“上可以荐元符七庙,下可以纳群动于三车者也。”
七庙的由来,是历代帝王所作所为逐渐形成的。约到汉朝定“型”,即帝王设七庙供奉祖先,太祖庙位居正中,其左右各为三昭三穆。所以,后世以“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 诸侯五庙诸侯五庙——始祖庙、高祖庙、曾祖庙、祖庙、父庙。后四者为亲庙,前一庙为始庙。

回答3:

天子七庙

本指四亲(父、祖、曾祖、高祖)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后泛指帝王的宗庙。唐杨炯《盂兰盆赋》:“上可以荐元符七庙,下可以纳群动于三车者也。”
七庙的由来,是历代帝王所作所为逐渐形成的。约到汉朝定“型”,即帝王设七庙供奉祖先,太祖庙位居正中,其左右各为三昭三穆。所以,后世以“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

诸侯五庙

诸侯五庙——始祖庙、高祖庙、曾祖庙、祖庙、父庙。后四者为亲庙,前一庙为始庙。

回答4:

《礼记、王制》有云:“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郑注云:“此周制。七者,太祖及文王武王之祧与亲庙四,太祖后稷。殷则�0�7庙,契及汤与二昭二穆。夏则五庙,无太祖,禹与二昭二穆而已。”按此说明,可知各个朝代的庙制有所�0�3同,而周朝从天子到庶人都保持着庙宇,但按其身分高下,庙制也有区别。如其为天子,保持七庙:始祖分一庙,加上三昭与三穆;始祖为后稷,三昭三穆是从文王起算,单数世代属于穆行,双数世代属于昭行。文献考察结果,始祖庙与三昭三穆的安排,并非是一直线上;首先将始祖庙建在中间,而从始祖庙往前看,左边按次建造三昭庙,右边按次建造三穆庙,正如“品”字的形制。
七庙本指四亲(父、祖、曾祖、高祖)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而诸侯次之。

回答5:

古代祭祀的规格
天子七庙,本指四亲(父、祖、曾祖、高祖)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后泛指帝王的宗庙。唐杨炯《盂兰盆赋》:“上可以荐元符七庙,下可以纳群动于三车者也。”七庙的由来,是历代帝王所作所为逐渐形成的。约到汉朝定“型”,即帝王设七庙供奉祖先,太祖庙位居正中,其左右各为三昭三穆。所以,后世以“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
诸侯五庙指始祖庙、高祖庙、曾祖庙、祖庙、父庙。后四者为亲庙,前一庙为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