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序常的学术贡献

2025-05-18 20:34:1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肖序常院士在安顺读完中学后,在贵州大学读了两年书,1949年才北上北大求学。
贵大的两年,是肖序常不堪回首的两年。他体会了大学生吃不饱抢饭吃,参加了进步学生反饥饿,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的同班同学。
肖序常盼着解放,立志走出去。
1949年,肖序常盼来了新中国的建立,也盼来了随南下部队回到贵州的哥哥,在哥哥的动员下,他与哥哥一起坐了10余天的闷罐车入京,考入北京大学攻读文学。
此时,国家正在大力开发矿产资源,建设东北。北大知道肖序常在贵大读过地质专业后,动员他继续钻研地质,并破格让他从二年级读起。
贵州籍的国家级地质专家由此诞生。
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
50年代初期与同行一起发展并评价白银厂外围小铁山多金属矿床;参与中国大地构造图及《中国大地构造基本特征》一书的编著,系统地划分和论述了构造单元及其演化,对区域调查、普查找矿及某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探讨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0年代初结合国家急缺矿产铬铁矿编著了《含铬基性、超基性岩地质构造特征》一书,对络铁矿的战略部署及普查找矿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70年代主要从事板块构造及蛇绿岩等的研究,首次阐述祁连山蓝片岩高压变质带,较早建立了中国完整的蛇绿岩剖面。
十余次进藏考察,对世界关注的青藏高原构造演化提出了新的论点。对古造山带岩石圈演化阶段的划分,及蛇绿构造类型的研究,均提出了新的概念。
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