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黄氏的起源,及全国的主要分布情况。

2025-05-19 06:54:4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姓氏起源

关于黄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黄姓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黄国(今河南信阳地区潢川县),黄姓起源有三支。
  出自嬴姓。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出自金天氏之后。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新唐书》中有"邕管(在广西境内)蛮有黄姓。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其实,此支黄氏乃是黄国遗民的后裔。

聚集地(迁徙分布)

黄姓最早的发源地应在金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黄国灭于楚之后,黄姓族人散居四方。有地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今河北境),今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据说均因黄人迁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又有一支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秦汉之时,黄姓已称盛于长江中游及以北河南、安徽等地。黄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末年,因中原士族大举南迁,使黄姓在南方的分布更广泛。与此同时,黄姓已同胡、林、陈、郑、丘、何、曾等八族迁入闽(福建),成为后来入闽的"八大姓氏"之一。经过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不断迁徙和繁衍,黄姓形成了今河南、湖北、四川、江苏、福建、广西等地望族。宋代有黄潜善,其九个儿子散处广东各地,以梅州居多,后发展成为广东大姓。北宋末,金兵功入开封,河南固始人黄建联南徙杭州,后成为杭州著姓,支分漳浦、饶平、陆丰等地。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台湾,后来又有不少人播迁至海外。黄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台湾黄姓仅次于陈、林,居第三。是明末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大军而大量入台的。到清代,福建和广东等省来台居住、据荒的人络绎于道。
  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蛋等少数民族。唐代以前黄氏已在岭南、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中扎根。其中,为蛋民者,居于广州沙南;迁到广西黄洞者,叫黄洞蛮,大多为壮族;融入瑶族者,分布相当广泛,居于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的许多县、乡,以广西居多。

堂号
  "宽和堂":汉代黄霸为河南太守。当时的官吏都很严肃,黄霸为政独尚宽和。宣帝时,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关在监狱。从官到民一齐为他呼冤,终于平反昭雪。
   "江夏堂":后汉黄香,小时死了母亲,他对父亲最孝,夏天用扇子把父亲的席子扇凉,冬天把父亲的被褥暖热。人夸他的孝:"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黄姓堂号还有"思敬"、"逸敦"、"敦睦"、"炽昌"等。"炽昌堂"以黄峭山公外八句诗末"炽昌"二字为名。

历史名人

  黄宗羲:明清之际杰出思想家、史学家。所著《明儒学案》、《宋元学案》为中国历史上系统的哲学思想专著,开辟了清代史学研究的风气,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
  黄 慎:清代画家。善画人物,兼工花鸟、山水。为"扬州八怪"之一。
  黄庭坚:北宋文学家。其诗与苏轼并称"苏黄",开创了江西诗派。也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黄 盖:三国时吴国将领。与周喻用苦肉计,诱曹操受降,用火破曹。
  黄道婆:元初女纺织家。在海南岛居住了三十多年,学习了黎族民间的纺织技术并加以改进和发明,晚年反归故里,传授纺织技术。
  黄石公:秦朝末人,熟知兵法,曾于下邳圯(桥)上赠张良《太公兵法》。
  黄 歇:战国时楚相,因有功,被封为春伸侯,为战国时著名的四公子之一。

回答2:

「黄」源出 :
一 ; 出自「嬴」姓。以国为氏。据《诸暨孝义黄氏族谱》所载,黄氏为嬴姓十四氏之一。古代黄国在今河南潢川。後被楚国所灭,子孙散居四方,以国名为氏。
二 ; 古代南方蛮族有黄姓。在广西南宁一带。
家族名人
黄歇 游学博闻,楚考烈王以之为相,封为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食客三千多人。娶李园之妹,知其有孕,纳於考烈王,生幽王。後李园用事,忌春申君,遂伏死士於棘门刺杀之。
黄初平(黄大仙)
黄霸 (前?~前51)字次公,西汉淮阳阳夏人。少学律令,武帝末,补侍郎谒者,历河南太守丞,时吏尚严酷,而霸为政宽和。尝从经学家夏庚胜治尚书。官至丞相,封建成侯,卒諡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宋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工诗,为江西诗派的开创人,并擅行、草书。著有山谷内集、外集、别集、词等。
黄巢 (?~884)唐曹州人。出身盐商,积财聚众,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唐懿宗以来,因皇室奢侈过度,赋税沈重,加上连年发生水、旱灾,遂致民不聊生,盗匪群起。僖宗乾符元年(西元874),王仙芝率盗匪起事,翌年黄巢起兵响应,乾符五年王仙芝败死於湖北,黄巢被推举为冲天大将军,率众攻掠江、浙、闽、粤等地,广明元年(西元880)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国号大齐。唐以官爵笼络李克用相援,大败黄巢,巢自刎身亡,为害十年的黄巢之乱始告结束,史称为黄巢之乱。
黄道婆 元朝时擅於纺织技术的女工艺家。曾随崖州黎族学习纺织技术,学成後返乡从事纺织工作,促成棉纺织业的进步,使元明以後的松江细布闻名於四方。纺织业者遂立祠祭之,以感其功。亦称为黄婆。
地望分布:湖北江夏郡,陕西栎阳郡,宁夏安定郡,湖北房陵郡,湖北汉东郡,河北上谷郡,安徽焦郡。
黄姓起源参考之二
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又作伯翳、柏翳,亦即《史记.秦本纪》中“女华生大费”之费),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关于黄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自少昊之后,即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所云: “黄,出自嬴姓,少昊金天氏裔子曰昧,为水官,号玄冥师,生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有功。颛(顼)帝嘉之,封诸汾川,其后为沈、姒、蓐、黄四国,以国为姓。”据何光岳《东夷源流史》记载,这一支黄人,是颛顼时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的,其所建的黄国,于春秋早期为晋国所灭,故亦为黄氏姓源之一。
《黄氏大宗谱》以陆终长昆吾之子高为黄氏一世祖。亡国后的黄氏遗民,有的北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迁至今湖北境,后来有的在楚国做了官;今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据说均因黄人迁此而得名。黄氏入居福建,始于晋代。《闽书》云:“永嘉二年(308年),中原板荡,衣冠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台湾省通志》载晋代从中原入闽者13姓,其中第二即为黄姓。至明末清初,开始移民台湾,后来又有不少人播迁至海外。
在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蛋等少数民族,《唐书》载,邕管蛮有黄姓,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
黄姓英才辈出。秦朝末年有黄石公,熟知兵法,曾于下邳圯上赠给张良《太公兵法》,对张良的佐汉成功甚有帮助。东汉时,有黄香、黄琼,均为江夏安陆(今属湖北)人,黄香少年博学经典,能文章,被称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时任魏郡太守,常以俸禄及所得赏赐赈济遭水灾的贫民;琼为官清廉,能奏劾贪官,官至太尉、司空;三国时有名将黄忠、黄盖、和曾操纵蜀汉政权的宦官黄皓。唐代最著名的黄姓人物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元代,黄姓有两大名人,一是女纺织技术家黄道婆;一是黄公望,他工书法,通音律,善散曲,尤精于画山水,其画对明清山水画的影响甚大。
清代有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黄慎,近现代有教授、作家黄人,新闻记者黄远庸,民主革命家黄兴,产阶级革命烈士黄静源、黄大鹏、黄励(女)、黄道、黄克诚,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黄炎培,志愿军烈士黄继光。在海外有美国的喜瑞都市长黄锦波,印尼有食油大王黄奕聪、木材大王黄双安等,都是外籍黄姓华人的佼佼者。
黄姓现为中国第八大姓,占汉族人口1%以上,在南方人口中所占比例较高。黄姓在台湾人中更为常见,与郑姓共同享有“黄郑排满街”之美誉。

黄姓起源参考之三
黄姓是中国的大姓之一,在有的统计中,黄姓人口在全国各姓人口中排第八位。而在福建沿海和台湾,更有“黄郑排满街”的说法。福建省福州市的义序是个黄姓人口聚居的地方。这里的黄姓人家已经居住了800年以上,他们说,他们这支黄姓属于虎丘黄。其实,黄姓有很多分支,如“江夏黄”、“虎丘黄”、“紫云黄”等等。无论是“江夏黄”还是“虎丘黄”,黄姓最早的祖先都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的伯益。伯益是舜帝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曾经帮助舜帝驯养鸟兽,被舜帝赐姓赢氏。传说伯益有14支后裔,其中一支于西周初年,在今天的河南璜川一带建立了黄国。后来黄国被楚国所灭,黄国的子孙就以国名黄为姓了。从战国后期开始,今天的湖北省武汉一带一直是黄姓聚居的中心地带,武汉一带当时叫江夏郡,因此黄姓人也开始以“江夏”为郡号。所以“江夏黄”实际上是很多黄姓支系的主干。汉代以后,黄姓人口逐渐向大江南北迁徙,“江夏黄”也慢慢分化出很多支派。其中,有的黄姓迁入福建一带。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林伟功:当时入闽来讲,福建省入闽的黄氏有好几个支派。根据有关方面的资料记载,从晋朝的元嘉之乱八姓入闽里面,就有黄氏,陈、林、黄、郑。黄氏入闽。以后随着不断的中原大量的移民,到福建来讲,还有唐朝的,就是跟随中原陈元光父子,到闽南一带开发的。还有随王审知先帝入闽的,还有就是在唐末五代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