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衰退时期,全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当出现生产过剩时,大量的商品滞销,就降低开工率,解雇工人;随着居民收入下滑,消费需求萎缩,进而使得大批破产倒闭,失业人数进一步增加。概括地说就是:意愿下降,居民消费意愿下降。
此时,通常会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干预。货币政策主要手段有三个:一是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减少,可以扩大货币供给,二是进行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债券(最理想的工具是短期债券),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可以起到扩大货币供给的作用。三是降低再贴现利率。降低了再贴现利率后,相当于减轻了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贴现票据的成本,使得商业银行原意进行票决贴现,申请中央银行贷款,进而增加了货币供给。
除去上面提到的三大法宝之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选择消费信贷控制,如降低购房首付款比例,降低证券保证金比率,进行窗口指导,等等选择性的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