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说你可能容易理解。从春分日开始。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过了春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进入夏半年。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越来越长。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到达最北位置,这时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变短,但仍然是昼长夜短。到了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又一次昼夜平分。过了秋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进入冬半年,北半球昼短夜长。
太阳直射点白昼不一定最长,但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
希望对你有帮助。
太阳直射某半球,则该半球就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端),北半球各所有地方(某些极昼地区除外)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
因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晨昏线的倾斜角度最大,昼半球的面积最大,同一纬线处在昼半球的弧度最大。
所以,太阳直射某地,某地的昼最长,是错误的(当然,太阳直射回归线时,该回归线上就昼最长)。
太阳只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能得到太阳直射的地方只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在这之外的地方只能说太阳最靠近它的时候,它才会昼最长夜最短。比如在北半球,太阳最高只能直射到北回归线上,是一年中最大值,这时太阳也最接近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方,使得这些地方看到太阳的时间最长,所以此时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同理。
其中这句“为什么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北半球的所有地方都是昼最长,夜最短呢???”是错的,应该说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一年中昼达到最长。而南北回归线之间各地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它们有两次白昼最长。
总结一下就是:太阳最大限制的接近某个地方时,那个地方昼达到最长
老师是对的。北回归线是太阳在地球上直射点的最北端。说个假设你会更明白(通过地球仪来理解),假设太阳直射点在北极点,那么整个北半球就是极昼了(昼长24小时,夜长为0小时,昼最长,夜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