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购是以生产“康师傅”方便面闻名的台湾顶新国际集团于1997年创立的连锁超市品牌,现由英国最大的零售商——Tesco控股经营,全名为“Tesco乐购”。截至 2008年10月,Tesco乐购在华东、华北和华南三个区域拥有58家大卖场。[编辑本段]乐购的诞生 1989年顶新国际集团(康师傅)在中国创立,1992年康师傅方便面在中国掀起一场饮食革命,进而晋身成为方便美食的代言人,至今已达11年,总投资超过14亿美金,于1997年转投资--乐购复合式商业经营集团。乐购购物中心以成功企业为基石,秉承回馈社会。共创顾客、厂商、卖场三赢之经营理念,依靠专业化之经营策略,立志创立一家具有中国情,中国特色,世界级标准的全国连锁大卖场/购物中心系统。乐购购物中心从上海开始,计划未来在全国都会城市设立50家连锁分店之连锁大卖场/购物中心系统(营业面积9000-25000平方米,销售品项逾25000种,)并计划建立物流中心、商流系统、电子商务等配套设施,成为厂商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佳通路,提供全国消费者便捷的购物环境。乐购的标志 乐购原先叫Hymall(hymall=happy buy mall 快乐地购物),由台湾顶新集团控股,现在乐购被英国的TESCO用1.8亿英镑收购了90%的股份,因此改名叫TESCO。所以现在中国乐购的英文名纷纷改为TESCO了。(世界第三大零售商英国Tesco斥资1.8亿英镑,将其在乐购超市中持有的股份从50%增加到90%,从而终结了两年来与台湾顶新集团“冲突中磨合”的均股岁月。紧接着,由新CEO陶迩康等英资高管全面入主乐购,并旋即展开了一系列攻势凌厉的扩张、改造运动。) 关于Tesco Tesco的中国名字叫“特易购”,始创于1919年,最初的形式是Jack Cohen先生在市场里设立的一个小货摊。
“Tesco”作为一个店铺的品牌于1929年首次在伦敦艾奇韦尔(Edgware)大街亮相。“TESCO”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1924年,第一家店则于1929年在伦敦开业。1947年,公司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1948年,第一家自助式商店开始营业,时至今日,它依然作为一家TESCO的城市店(Metro)运营。 [编辑本段]收购乐购股权 2004年的7月,Tesco耗资1.4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1亿元)收购乐购连锁超市50%的股权,之后Tesco的在华攻略陷入停滞。
随着中国内地零售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从2004年底开始,沃尔玛、家乐福均以每年15到20家新门店的数量在全国重要城市推进,Tesco却并没有借势而上,两年多的时间里,仅仅增加了20家门店。
2005年,Tesco与家乐福进行了资产置换,将自己在台湾地区的6家超市和2个加工中心转给后者,并将业务重心转向中国大陆。
2006年的12月,Tesco宣布,再度出资1.8亿英镑(约人民币28亿元)从顶新集团手上买入乐购40%股权,顶新集团仍持有余下10%的股权。
这也被视为Tesco在华战略调整的新举措。此前,乐购总部及大区的各个部门基本上都是1∶1的双主管的架构安排。内部人士介绍,之前由英国方面控制乐购的地产取得、收购、店址调研以及设计等,台湾管理层把持乐购的采购和营运权。
增资后,英派全面控制乐购,Tesco终于得以全面出击.
英国最大、全球第三的零售商Tesco(特易购)凭着两年前并购台湾顶新集团旗下的乐购商业流通集团50%股权而迅速切入中国市场,之后这位国际巨人在中国零售狂热的兼并、扩张潮流中沉寂了。
如今,TESCO活跃起来了,据记者获悉,乐购正在紧张筹备的华南东莞常平店本月底即将开业,并且还一口气签下虎门、深圳龙岗、东莞厚街等多个项目。未来两年,乐购将会在华南开到20家门店。
错失"先机"
2004年7月,Tesco耗资1.4亿英镑(约合21亿元人民币)收购顶新集团旗下乐购卖场50%的股权。
当时,虽然国际各大巨头,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都已抢先进入中国市场,但是特易购则通过收购轻松获得乐购在中国的25家店,与当时各大巨头实力相当。
此后,中国零售业在2004年底对外完全放开,巨头们掀起抢点圈地的高潮,2004年下半年到2006年上半年的两年时间里,沃尔玛、家乐福等均以15到20家店的年开店数量在全国重要城市推进,而特易购反而并没有借助乐购实现中国市场的强势扩张,到目前,乐购的店面41家,相当于特易购在进入乐购后这两年一共只新开了16家门店,且其中有不少是原来乐购已经签约的门店。
到2005年底,乐购39家门店中有14家在上海,其余都集中在江浙和东北,而广大的华北、华南、华中和西部市场,都还没有涉足。严格意义上来说,乐购还没有实现全国连锁扩张。
2005年乐购总销售额为79.2亿元人民币,这与170多亿元销售额的家乐福、近100亿销售额的沃尔玛相差甚远。而到目前为止,特易购在中国内地门店数量约为41家,仅是家乐福的一半,也明显逊于沃尔玛。
据特易购一位副总裁大卫·雷德曾表示:"在对外扩张的国家中要么跻身市场前三甲,要么选择退出。在特易购所开拓的海外市场中,除中国之外,大多处于第一或是第二的位置。"
2005年,在台湾发展了5年的Tesco将在台湾地区的6家超市和2个加工中心转给了家乐福,同时,家乐福以其在捷克的11家超市和在斯洛伐克的4家商场置换给Tesco。
撤身台湾的特易购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到了中国内地,乐购是其实现中国市场理想的唯一平台,而城市商业网点越来越稀缺的情况下,特易购必须做出抉择,不进则退。
后发:收购与开店
据熟悉乐购的人士透露,由于特易购进入中国市场较晚,一直期望在建立好完善的管理系统和优秀的营运模式后,通过收购兼并来迅速完成全国扩张。
2004年下半年以来,Tesco强势介入对乐购的管理,对原来的店面进行整改。"两大巨头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特易购将其英国的管理系统和营运模式嫁接到乐购。在这些工作完成之前,英国人是不会冒险去烧钱扩张的。"乐购华南营运总区营运长陈永忠说。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除董事长职位以外,乐购中的关键部门管理者皆来自英国,包括总裁、采购长、财务长、人力资源总监和防损总监,主导整个乐购的管理和经营。乐购的管理系统和配送系统也都引进特易购英国总部子系统进行改造。所有的店面也正在通过整改与特易购的国外大卖场接轨。
今年上半年,整装待发的乐购企图收购好又多,再一次实现在中国市场后发制人。"乐购只瞄准好又多在华北、华南地区中心城市的优秀店面,通过好又多占据国内中心商圈。经历了两年多疯狂的商业抢点后,目前在中心商圈很难再找出合适的商业物业。但是好又多方面一直坚持所有网点全盘打包出售,而乐购考虑到好又多众多店面面积太小,改造成本过大,不得不放弃。" 据熟悉乐购的人士透露。
此后,乐购不得不开始重新定位市场,走自我拓展之路。在记者获得的"乐购近期开店计划表"中显示,2006年乐购同时在中国的华东、华北、东北和华南圈定了20家发展项目,另外计划表中还专门列出了十家2006年计划整改的店面,包括丹东店、常州武进店等,同时,乐购PS(地产服务部)也正在对另外16家店进行小范围的翻修。
"Tesco正在改变以前这种谨慎发展的姿态,乐购已经启动了快速发展轨道,到2008年,将会在全国达到100家乐购大卖场或购物中心,平均每年将会在全国各个地方开出至少20家新店。"陈永忠说。
次级商圈待考验
"我们的目标是以上海作为拓展基地,辐射全国。目前,乐购已在全国开办了41家门店, 到今年年底,我们的门店数会超过50家。"陈永忠介绍,"超大仓储和购物中心将越来越成为消费者购物主流方式。"
陈永忠所介绍的乐购式购物中心是指集聚了购物、餐饮和休闲场所的大卖场,商业面积将达到2万-5万平方米,有购物专车接送,在中国市场上,此类业态基本上构成了与沃尔玛、家乐福等卖场的直接竞争。
从乐购近期开店计划表中可以看出,乐购在决定自己选址开店后,锁定的位置基本上都属于二三线城市或者中心城市的二三级商圈。如金华、唐山、东莞、上海新港、北京东花市等。陈永忠认为在一个周边居住人口达到30万以上的地方可以支持一家购物中心,
2006年初,乐购在全国最富有的地方广东顺德开出了华南第一家店,顺德店是"当时乐购所有店面中最漂亮的店",但是据业内人士透露到现在为止一直都"场面冷清"。
"事实上乐购卖场里的产品绝对算低价了,但依然很难聚拢人气,主要原因在于选址。目前中国二三线市场(包括二三线城市或者中心城市的二三级商圈)的购买力和消费习惯还很落后,这些城市传统居民较多,习惯低端的分散的零售渠道购买产品,适应这样购物、饮食、休闲一站式的购物中心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所以众多走二、三线市场的中高档商业品牌都很难在短期内成功。"广东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黄华军认为。
乐购于今年6月份挖来了家乐福中国发展区原总监罗定中,并委以任乐购"地产长"一职,直接管理开发、工程、招商和市场调研。罗定中在过去一年内任职家乐福中国区发展部负责人,使家乐福新开了16家店,创下其进入中国10年来最快的开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