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场常规防疫措施包括哪些?

2025-05-12 18:51:5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养鸭场址的选择 鸭场应水源充足,水质优良,供电及交通方便,远离交通主干道、居民生活区、其他畜禽养殖场和屠宰厂等;鸭场周围3千米内应无工业“三废”污染或其他畜禽场等污染源;鸭场地势要有利于防涝排水,污水处理及排放,不得建在饮用水水源或食品厂上游;鸭场建筑物的布局合理,生产区和生活区要严格划分,可利用围墙、篱笆或壕沟与周围环境相隔离;鸭场设立的病死鸭尸坑及鸭粪发酵池应距鸭舍500米以上。

(2)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卫生管理 鸭场周围及场内不能饲养其他家畜、家禽以及犬、猫等;保持鸭场内清洁卫生,防止虫、鼠、蚊、蝇的繁殖和蔓延;进出鸭场的人员和车辆要严格控制,进出口设立消毒池;建立兽医室、检验室、解剖室和尸体处理室等必需设施;鸭场粪便和污物应合理处理,防止污染周围环境。

(3)建立和完善检疫防疫制度 从外面购进种鸭或雏鸭时应严格检疫和隔离饲养,检疫的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对场内饲养的鸭群要定期预防接种和驱虫,防止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一旦发生传染病,应及时隔离,封锁场地,做好消毒、尸体处理以及治疗工作。

(4)建立科学严格的消毒制度 对鸭舍、生活环境、孵化室、育雏室、饲养工具等定期消毒;鸭舍内保持干燥,每周喷雾消毒一次,每批鸭出售后进行彻底消毒;修建鸭场时在进出口处设立更衣室、消毒池、洗手间等;养鸭场内每月进行环境消毒,发生传染病时,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消毒;孵化室应在孵化前及孵化后分别进行彻底消毒,育雏室应在入雏前及出雏后彻底消毒。

(5)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鸭群抗病力 合适的鸭群饲养密度可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日粮的合理配合、足够的料槽和水槽可促进鸭的良好生长发育及减少各种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在冬季,保持鸭舍内干燥,勤添垫草,保持适当温度,防止鸭群扎堆,定期清理饮水器、料槽,避免鸭群践踏及粪便污染,有效防止水和饲料被污染。

(6)合理处理病死鸭及淘汰鸭的尸体 病死鸭及淘汰鸭尸体应深埋或焚烧,需进行病原检验及病理剖检的应送检验室,不可随意剖检,更不能随意丢弃。如果出现大批死亡,必须查明病因,如属于传染病,则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7)切实做好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有效控制传染病如鸭瘟、雏鸭肝炎、鸭巴氏杆菌病等的最好方法,应按免疫程序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平时经常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等药物预防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

(8)防止人员传播传染病 鸭场工作人员的岗位尽量固定,避免串岗,出入鸭舍须洗手、换鞋,必要时进行淋浴、换工作服,尽量避免外来人员特别是同行相互参观,如确实需要参观,可安排在适当的距离之外,防止疾病交叉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