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残疾儿童应该上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智残儿童
智力残疾儿童是指在生长发育时期(18岁以前),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困难的儿童。可见判断一个儿童是不是智力残疾,必须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智力,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年龄,三者缺一不可。
智力
智力程度可以通过智商来表示。智力残疾儿童的智商必须是在进行个别智力测验的得分低于平均值的两个标准差或者智力测验结果的百分等级在3以下。一般人的平均值智力水平是100,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标准差是15,如果用这个量表测得某儿童的智商低于70,或者智力测验所得智商与同龄儿童相比,不如97%的同龄儿童,就可以怀疑这个儿童智力残疾。
依照残疾程度不同,可以上不同的学校。
仅供参考:
我国的残疾儿童上学的途径都有哪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殊教育逐步形成了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等其他方式为补充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发展的格局。
特殊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是专门招收残疾儿童、少年就读的学校。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有四种类型:一类是以招收视力残疾儿童为主的盲校;一类是以招收听力残疾儿童为主的聋校;一类是以招收智力残疾儿童为主,兼收自闭症、脑瘫、情绪与行为障碍等残疾儿童的培智学校;最后一类是招收各种残疾儿童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2010年数据统计显示,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706所。
二,是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殊教育班(后者简称“特教班”,也称“辅读班”)。残疾孩子在普通学校读书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随班就读”,即残疾孩子和普通孩子一起在普通班级里读书;另一种是在特教班中就读,即在普通学校内特别设置一些特殊教育班级,专门招收残疾学生读书。2010年数据统计显示,普通小学、初中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在校生为25.96万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总数的61%。
三,是送教上门及其他特殊教育形式。“送教上门”主要是针对某些重度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因其身体原因难以离开家,无法到校上学,各地特殊教育学校、残联等机构于是组织专门教师或康复专家,定期到残疾儿童家中开展上门教育与康复指导活动。
应该有特殊学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