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进行科普:
验光单数据分析
00REF.DATA是reference data的缩写,意思是参照数据(电脑自动验光给出的参照数据)
00KRT.DATA是keratometer data的缩写,意思是角膜曲率(由角膜曲率计测出)
00VD:12.0指的是镜眼距,是指检查距离
00CYL:MIX是指混合散光
00R表示右眼 拉丁文为O.D.
00L表示左眼 拉丁文为O.S.
00+表示远视
00-表示近视
00DS表示球镜(近视和远视)
00DC表示柱镜(散光)
00A表示柱镜(散光)的轴位
00SE是指几次验光的平均值(由电脑自动计算的不可靠的数据,不能做为配镜参考,应以验光师手写为准)
00PD指瞳距,即双眼正视时双眼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
00例:
00R -3.00DS-1.75DC×90→1.0
右眼为近视300度联合有175度的近视性散光,散光轴位是90度角,为规则散光,矫正视力为1.0
再分析孩子的情况:
R6 S+0.87 C-2.62 L6 S+0.87 C-3.37
右眼:87度远视联合262度近视性散光 轴位不明
左眼:87度远视联合337度近视性散光 轴位不明
再考虑到球、柱镜的代偿,还可能是:
右眼:175度近视联合262度远视性散光
左眼:250度近视联合337度远视性散光
仅就已知数据来看,孩子目前远视储备值偏低,散光度数较高。正常3岁左右的孩子应该是有250-300度左右的远视,裸眼视力应该是0.4-0.5。那么孩子存在两个潜在威胁,其一是远视储备相比同年段的孩子偏低,以后更容易近视。其二是散光度数较高,比较容易在3-6岁之间出现弱视。6岁以后一般弱视出现的机会不大。父母应该引起重视了,积极帮孩子做好近视、弱视的预防工作。
1、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持自然放松的视物状态;
2、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多接触阳光,多接触大自然,不要整天闷在家里。
3、特别注意不要让孩子过多过早的接触电视电脑等对视力有伤害的电子产品,否则孩子基本1年级左右就会出现近视,且这样的近视几乎无法控制,每年都要增加200-300度,那么孩子小学没毕业就可能上千度的高度近视了。
4、饮食方面注意给孩子多搭配胡萝卜、西兰花、鱼类、动物肝脏等对视觉发育有帮助的食物,少吃糖、少吃精制淀粉类食物。可以尝试给孩子多吃点椰子,研究表明椰子对视觉发育及视力保护很有帮助。推荐枸杞冬瓜排骨汤,养颜明目。个人觉得没必要购买所谓叶黄素、维生素A、B之类的药物,不在于有没有效果,关键在于孩子能吸收多少!就跟吃鸡蛋一样,每人每天所需要的蛋白质一个鸡蛋就能提供,也只能吸收一个鸡蛋所含有的蛋白质,多吃无用。在饮食方面适当搭配一下即可。
而在散光的治疗上,对于耳贴,不予置评。但就目前来说,对于散光,全球范围内都缺乏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基本等于无法治疗。即便是通过某种方法,比如说视觉训练,可能孩子的裸眼视力可以获得改善甚至恢复,但该是多少度的散光,一般还是多少度的散光。
最后解释一下什么是散光:
散光是人眼一种不自然的屈光状态,属屈光不正的一种。5米外的平行光线进入眼球,经过眼部各屈光介质的折射后,不能正确的形成一个物象焦点,而是形成多个焦点或一条焦线或弥散的光环,不能正确的在视网膜上成像,则为散光。
一般造成散光的原因比较常见的是由于眼部各屈光介质(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各径线上的屈光率不一致所导致;角膜散光、晶状体散光比较常见。
从临床上看,一般高度近视性散光的病因常见于角膜,而远视性散光常见于晶状体。
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做一个角膜地形图及眼内容物检查,确认造成散光的具体原因。
如果是远视性散光(晶状体或玻璃体),那么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可能有改善或者回复的希望。如果是近视性散光(角膜),那么治疗的希望不大。至于耳贴,对于远视性散光可能会有一定效果,对于近视性散光,希望不大。
而角膜造成的近视性散光,具体处理办法:
首先必须给孩子配镜,防止出现弱视。高度散光(超过75度的散光就成为高度散光),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非常大了。不要过多的打骂孩子,让孩子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在18周岁之前尽量帮孩子控制度数,18岁之后可以考虑进行准分子激光手术(对角膜进行切削雕刻)以矫正散光。当然,如果是晶状体造成的散光,同样也可以考虑进行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先摘除自有晶状体,再植入带有一定屈光度的人工晶体也可以矫正,不过该手术首先是费用较高,同时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并且还有比较难处理的后遗症,一般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