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穿甲弹的话 现在都是次口径穿甲弹 和你炮的口径关系不大 主要看炮弹
现在穿甲弹主要看杆长和口径比
穿甲弹的演变过程 从穿甲弹(Armor Piercing AP)
---被帽穿甲弹(Armor Piercing Capped APC)
以上都是全口径穿甲弹
下面是现代使用广泛的次口径穿甲弹
二战以后一共有三种
硬合金弹芯穿甲弹(Armor Piercing Composite Rigid APCR,亦称为超速穿甲弹:High Velocity Armor Piercing HVAP)
非硬合金弹芯穿甲弹(Armor Piercing Composite Non Rigid APCNR)
脱壳穿甲弹(Armor Piercing Discarding Sabot APDS,又称为超速脱壳弹:Super Velocity Discarding Sabot SVDS)
最后一种使用最为广泛 前两种因为阻力和对发射炮管有特殊要求所以被淘汰!!
说到APDS
就要说到现在使用最多 穿甲效果最好的APFSDS
APDS发展成为细长、阻力更小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rmor Piercing Fin Stabilized Discarding Sabot APFSDS)
那么就回到你的问题上 如何提高炮弹的穿甲威力 首先要确定如何穿甲 穿甲的方式很多
但现在主要集中于这两种:动能弹(Kinetic Energy KE)与化学能弹(Chemical Energy CE)
其实就是APFSDS与HEAT(高爆)
这里我就介绍一下动能弹 高爆的威力不如动能弹
为什么只介绍动能弹呢?
因为以往反装甲弹都需要考虑这几点:弹头造型、T/D比(倾斜系数)、中弹角度
不过 APFSDS可以忽略以往弹头造型、T/D比、中弹角度等因素 这些都均变得不再重要。不比全口径穿甲弹与APDS的弹芯其长径比大约还在3:1至4.5:1,APFSDS弹芯的长径比则达到了10:1,且随着穿透力的提高而变得更加细长——从最初的10:1增到80年代的20:1,至今已高达30:1,根本不像炮弹而更像是飞镖甚至根针(早期的APFSDS有准确度欠佳的问题,但随着设计制.造的进步,当代APFSDS已十分准确,在2000米外的着弹散布不超0.3X0.3米,并不会比一般不脱壳的旋转稳定炮弹差)。由于拥有每秒1400米以上的高速,APFSDS除非在75摄氏度以上的极高角度击中外都不易发生跳飞现象;在钻入装甲之后的贯穿过程中转向的幅度也小,是近乎笔直的前进。至于细长的弹体,促使口径要压倒装甲厚度成了根本不可能,APFSDS更多是仰赖高速命中产生的强大热能来消耗、穿透装甲。
也就是说APFSDS主要注意 形状 是一根针型弹头 长径比达到30:1 材料的话可以是使用贫油或者钨金都可以 其就可以达到超群的反装甲效果
HEAT也简单说一下 HEAT基本是全口径的所以是128毫米 不过他不是动能弹 你口径大没用再高的膛压也没什么效果
HEAT是由锥形凹陷的炸药与一层薄金属衬里构成,对装甲的穿透不依赖弹头的速度,也不受名种角度的影响,但引爆时与装甲之间却必须有适当的间隔(stand-off distance)让金属喷流形成。其主要要求是提高装药量来提高破甲威力
望采纳!!
在弹头上使用钨芯弹头和贫铀弹头可以大幅提高穿甲能力,贫铀弹在美军中使用广泛,在实战中效果很好,但由于贫铀成分是从核废料中提取的,其对战区内造成的辐射污染不可忽视。
另外可以加长弹体和炮管长度,原理与狙击弹一样。
增加初速,比如增加炮管长度和镗压
增加弹头硬度和质量,钨合金,贫铀合金
优化外形
以上就是普通穿甲弹增加穿甲能力的思路了
贫铀穿甲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