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高原景德镇的特点

帕米尔高原景德镇的特点
2025-05-20 01:49:2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帕米尔高原(Pamirs,亦作Pamir),中国古代称不周山、葱岭,古丝绸之路在此经过。地处中亚东南部、中国的最西端,横跨塔吉克斯坦、中国和阿富汗。是亚洲多个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平均海拔4000米-7700米。主要居民为塔吉克族。
“帕米尔”是塔吉克语“世界屋脊”的意思,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拥有许多高峰。该高原是地球上两条巨大山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带和帕米尔-楚科奇山带)的山结,也是亚洲大陆南部和中部地区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五大山脉,它群山起伏,连绵逶迤,雪峰群立,耸入云天,号称亚洲大陆地区的屋脊。
帕米尔高原的最高峰是位于喀喇昆仑山脉的乔戈里峰(K2峰)在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边境上,海拔8611米,为世界第二高峰。

形成过程
编辑
帕米尔高原地区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帕米尔高原地区各部分曾有
葱岭
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帕米尔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21
世纪的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
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21世纪的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亚次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21世纪的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

景色(18张)

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
浸;到了距今8000万年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
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

帕米尔高原(3张)

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
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
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之中。
自然环境
编辑

地形

帕米尔高原实际上不是一个平坦的高原面,

帕米尔高原(5张)

而是由几组山脉和山脉之间宽阔的谷地和盆地构成。根据地形特点。帕米尔高原在萨烈兹湖西北被南北走向的科学院山分为东西两部分。[1]

东帕米尔地形较开阔坦荡,由两条西北—东南方向的山脉和一组河谷湖盆构成,绝对高度5000米~60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1000米~1500米,山体浑圆,山脉被宽浅的河谷分割,在海拔4000~5000米高处有冰碛平原和荒漠平原。

西帕米尔则由若干条大致平行的东北—西南方向的山脉谷地构成,地形相对高
差大,以高山深谷为特征。西帕米尔主要是强烈切割的高山地形,山脉的相对高度为2000~3500米,河谷窄而深,山脊高出谷底达
3000~4000米,具有永久积雪和冰川的阿尔卑斯型山脉与深邃的峡谷交错分布,各种冰川地形广泛发育。

地貌分区

根据地形特点,帕米尔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帕米尔的地形较开阔

帕米尔高原(3张)

坦荡,由两条西北—东南方向的积雪的山脉和一组河谷湖盆构成,海拔的绝对高度5000米~60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1000米~1500米。西帕米尔则由若干条大致平行的东北—西南方向的山脉谷地构成,地形相对落差大,以高山深谷为特征。

按照自然地理状况,可分为八个部分,文称八“帕”。清朝在阿尔楚尔帕内立
有记功碑;在各帕共建有八所卡伦;帕米尔是中国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居住、游牧的地方,直到19世纪70年代一直属于中国。帕米尔共分八“帕”,由北向南
依次为:和什库珠克帕米尔、萨雷兹帕米尔、郎库里帕米尔、阿尔楚尔柏米尔、大帕米尔、小帕米尔、塔克敦巴什帕米尔、瓦罕帕米尔。

气候

属严寒的强烈大陆性高山气候,特别是东帕米尔的大陆性更为显著,这里冬季漫长 (10月至翌年4月),在

帕米尔高原(3张)

海拔 3600米左右,1月平均气温—17.8℃,绝对最低气温-50℃,布仑戈尔 1953年曾低达-53.3℃,7月平均气温
13.9℃,最高不超过 20℃,背阴处气温明显低于向阳处,且分布有永冻的盐化土。东帕米尔因有高山阻挡西来的湿润气流,年降水量仅
75~100毫米,在喀拉湖盆地更少至
30毫米。西帕米尔多东西向并行山脉,山高谷深,气候的垂直变化很大。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团遇到山脉的阻挡,沿坡上升而冷却,在2000~3000米以上
的地带,凝成浓雾,并有大量降水,高山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 1000毫米,而谷地仅 100~200毫米。在海拔 2100米处
1月平均气温-7.4℃,7月平均气温
22.5℃。高原上有广阔的牧场,在塔什库尔干河谷地,宜农宜牧,可种青稞、小麦等多种作物,高原上居民90%以上是塔吉克人。帕米尔高原是中国的西疆极
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它位于新疆喀什市正西和西南的公格尔山、慕士塔格山一带,其最西点接近塔吉斯坦的喀拉湖。公、慕两山号称“冰川之父”,素为登山胜地。[1]

帕米尔是古丝绸之路上最为艰险和神秘的一段。当地有一民谣:一二三雪封
山,四五六雨淋头,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月开头。七八九是帕米尔高原之旅的黄金季节!帕米尔高原属高寒气候,是现代冰川作用的一个强大中心,约有1000
多条山地冰川。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帕米尔高原扼古代新疆通中亚和南亚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由于地势高寒,行旅艰险,因此沿途设置帮助行旅解决住宿和给养的驿站就显得格外重要。由帕米尔高原上有多处驿站遗址,在阿克陶县布
伦口,有倾圮的三间石屋驿站遗址;从塔什库尔干石头城向南,沿塔什库尔干河俗语到明铁盖山口的古古丝绸之路上,有6处驿舍遗址,其中以数卵石砌筑、方形尖
拱屋顶的达布达尔古驿舍遗址保存最为完好,屋角还保存有卵石砌就的炉灶,室内墙壁烟熏痕迹明显。驿站石屋前河滩草场肥美,可供来往商旅放牧驼、马。

水系

帕米尔高原是现代冰川作用的一个强大中心,这里有1000多条山地

冰川,覆盖面积近 1万平方公里。雪线高度在西帕米尔为4000~4400米,东部可达5000~5500米。科学院山脉的费琴科冰川,长77公里,面积907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山地冰川之一。山地冰川使一些荒漠河流得到水源。喀拉湖位于帕米尔北部,湖面海拔3954米,是世界高湖和内陆盐湖之一。

该山的一些融水流入塔里木盆地,但其主体却注入了喷赤河及其支流。一些大型灌溉工程都与瓦罕河及苏尔哈布河有关。瓦罕河与喷赤河汇流形成的阿姆河(古奥克苏斯河),将融水送往下游其他灌溉工程。地震活动周期性地阻断河流;穆尔加布河谷地的萨雷斯湖即由大规模山崩堵塞河道形成。

自然资源
编辑

植物

自然景观具有垂直地带性差异和东西差异,主要由于高原地形的垂

直差异和东西地形差异以及降水量从西向东显著减少而形成的。高原的基带属于荒漠带,地表主要是裸露的石质荒漠和冰碛物。西帕米尔由于相对高差
大和降水较多,植被比东帕米尔丰富。垂直自然带结构也很明显,高原下部和山谷中是以蒿类和盐木为主的荒漠群落;3200~3600米为多刺垫状植物群落
(如多刺紫云英);3600~3800米为棱狐茅、针茅草原地带;3800~4300米发育着高山寒漠植物;以上为高山永久积雪带,沿西帕米尔的河谷,还
生长有柳、杨、桦和沙棘属蔷薇属组成的灌丛,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还可栽培葡萄、苹果和杏树。东帕米尔则主要是高山寒漠景观,没有乔木植被,仅在谷底、盆地
及干燥的山坡生长着优若属的矮小灌木、刺雪属和棘豆属的一些垫状植物,在较湿润的谷底生长有蒿草。[2]

动物

东帕米尔苔地是山羊和盘羊的主要繁育地;偶尔会发现青绵羊和东方盘羊。在人类活动最少的地方,高地山羊常见,捻角山羊栖息于喷赤河与瓦罕河间较为低矮的山岭。

帕米尔高原(3张)

棕熊靠吃旱獭为生,狼亦如此。因为相对严格的反对猎杀野绵羊和山羊的禁令,使得雪豹的食物得以存留。髯鹫和喜马拉雅秃鹫经常光顾最高峰,山鹑、雉和雪鸡可在西部山区见到。大量往返于西伯利亚和南亚之间的迁徙水禽造访东帕米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