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是国际红十字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从本世纪30年代建议和提倡的,我国沿用这个制度。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从过去的有偿献血,逐步向无偿献血过渡,最终实现了公民无偿献血。如德国、日本、瑞士、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先后全部或基本上实现了公民无偿献血。1984年,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全国倡导无偿献血,深圳市、海南省已率先通过地方立法确立了无偿献血制度。
经过大力宣传,1996年深圳市无偿献血已达到医疗临床用血的42%。无偿献血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制度。但是,由于观念的影响,无偿献血的良好氛围在我国还没有普遍形成,医疗临床用血还主要靠个体供血和义务献血。国家通过立法确立无偿献血制度,推动我国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扩展资料:
献血的主要意义
病人:外伤性出血、产后大出血、严重烧伤、各种血液病以及实行外科手术的伤员,需要靠输血来救治。
由于血液不能人工制造或是用其它的物质所代替,只有靠广大健康的、适龄的公民献血来获取。所以,无偿献血就意味着帮助了需要血液的病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无偿献血
中国政府网-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因为无偿献血对献血者和患者都有好处,是一项非常好的制度。
对于病人:外伤性出血、产后大出血、严重烧伤、各种血液病以及实行外科手术的伤员,需要靠输血来救治。由于血液不能人工制造或是用其它的物质所代替,只有靠广大健康的、适龄的公民献血来获取。所以,无偿献血就意味着帮助了需要血液的病人。
对于献血者: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
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要素。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血液是在血管和心脏中不断流动的红色液体。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体重的百分之八。体重五十公斤的成年人,全身大约有4000毫升血液。
2、血液是由有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其中血细胞有三种,它们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3、经科学家测定,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寿命约为120天。
4、到1995年,全世界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其中与输血关系最大的是ABO血型系统。世界卫生组织1921年把ABO血型系统正式向全世界统一命名为A、B、AB、O四种血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是指公民向血站自愿、无报酬地提供自身血液的行为。无偿献血不仅能保证医疗临床用血的需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的坚强纽带,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制度。
只有以人道主义无私奉献而不是以经济报酬等为目的的无偿献血,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才能确保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
献血类型
主要有捐献全血(间隔六个月)和成分血(间隔14天,各献血点可能要求的间隔时间会有出入,请咨询后再前往)两种。
捐献全血可在大部分市、县区各采血点(献血屋、献血车)进行。而捐献成分血是指健康公民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分离人体血液中某一种成分的行为,捐献的成分血可以是血小板、粒细胞、血浆或造血干细胞。
由于捐献成分血需要更宽敞的环境和专业的采集设备,对采集设备的动力、过程的舒适性均有较高要求,一般只有在临床需要时才采集。因此应携带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各机采采血点预约后如约前往捐献机采成分血。
无偿献血是社会精神文明重要标志,是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友爱的坚强纽带,是现代人生活的新时尚。无偿献血是安全用血和血液质量的重要保证,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符合献血条件的健康适龄公民都踊跃参加无偿献血,病人的急救治疗所需要的血液就能真正得到保证。
我们为什么要无偿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