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积寺,位于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城北五里毛家岭,始建于唐代大中年间(公元九世纪中叶)。史载,宝积寺系由原冷泉寺被山洪冲毁后迁址而来,住持于兹禅师曾云:佛以启迪智慧为宝,沉淀灵根净化人生为积,故改寺名为宝积寺。
千年来,宝积寺三毁三建,历经沧桑,史上不少居士善人功德居高:朱元璋尝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下旨重修宝积寺,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知县娄维高恭请阳府寺住持普静长老出面半官方半民间化缘再修,最后该寺毁于清末民初。五十年代初,宝积寺寺碑尚存,刻有该寺赐建经过和高僧佛印和尚的文字记载,宝积寺始重见天日,扬名天下。
佛印(1032~1098),宋代云门宗僧,法号了元,字觉老。俗家姓林,浮梁县人,世代业儒,自幼聪颖,三岁学论语,五岁诵诗三千首,少年学四书五经,无一不精,乡里称之为“神童”。12岁出家于宝积寺,礼日用禅师为师,受具足戒,16岁出寺云游,遍访贤师,先后任庐山归宗寺、镇江金山寺、江西云居寺主持,是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云门宗里的著名禅僧,广开法席,深受僧俗二众的敬慕,佛门誉为“僧中之魁”。北宋熙宁年间,宋神宗诏入为在京僧人讲经,钦仰其德风,赐高丽袈裟、金钵,并敕号“佛印禅师”。
佛印佛儒兼通,交往甚广,“凡四十年间,德化缁素,缙绅之贤者多与之游”(《佛祖历代通载》卷一九),曾与理学家周敦颐结青松社,自为社主,两人“相与讲道,为方外友”;而脍炙人口的,则是与苏轼、黄庭坚等文人交往甚深,应酬文字颇多,不少禅机对话至今仍千古流传,浮梁县至今留有三贤亭遗迹。
2012年,应广大民众的强烈要求,经政府批准,宝积寺予以恢复重建,千年古刹,香火再续,普被佛恩。南无阿弥陀佛!
——不好意思,查的资料太多,总结起来,还是引用了一些古文,希望看得懂。若看不懂,继续解释:)
http://www.huaxia.com/qqla/lbyl/wh/2004/12/217828.html
有一次,东坡到金山赐予佛印一起坐禅。东坡问禅印:“禅师,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如何?”
佛印赞道:“像一尊佛。”佛印随口也问东坡:“你看我的坐姿如何?”苏东坡揶揄地说:“像一堆粪!”。佛印听了,并不动气,只是置之一笑。
东坡高兴的回家,告诉苏小妹说:“我今天赢了佛印禅师!”苏小妹颇不以为然的说:“哥哥,其实今天输的是你。禅师的心中有佛,所以才看你如佛;你心中有粪,所以才视禅师为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