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经济发达吗

2025-05-12 07:40:2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称不上发达,但发展后劲和潜力巨大,前途很光明。数据:
[宿迁新闻网—宿迁日报]本报讯 12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7.37关口,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3647元。当天,沭阳召开的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明,该县2007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3亿元人民币,与全县177万人口相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312元,比上年净增1300多元。这样,沭阳县200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越过了1000美元大关,标志着沭阳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开始进入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

沭阳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大关虽然姗姗来迟,但是,迟开的花朵同样美丽。要知道,沭阳曾经是全省第一贫困县,又是全省第一人口大县,这两个“第一”,使沭阳发展的步伐相当沉重。进入新世纪,沭阳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02年以来,全县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二、三”到“二、一、三”再到“二、三、一”的转变,2007年调整为27.2∶43.5∶29.3。5年来,沭阳县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年均递增达15.6%;尤其是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3%,财政收入首次跨上“十亿级台阶”,达到1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5%,59.7%,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和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始终位居全省县市前列。

沭阳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得益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思路明确、做法创新、舍得投入。在近5年间,沭阳县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490公里,县乡公路总里程达1670公里,公路密度和等级位居苏北县市前列;投入6亿多元打造“强力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96%;电信宽带覆盖所有行政村,全县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宽带网用户总量分别达32.1万门、37.2万部、1.97万户。

城市建设为沭阳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龙头带动和辐射作用。目前,沭阳城区基础设施配套面积达52平方公里,比2002年末增加一倍多,城区户籍人口39万人,进城务工、就学、经商人员达6.3万人;规划实施的285栋12层以上楼房已有39栋建成,246栋正在建设或即将开工;101个高档商住小区已经建成,建筑面积达509.6万平方米;虞姬生态园、沭河公园、沭河风光带相继建成,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42%,位居苏北县市前列。美丽的县城成为吸引市民和留住客商的“强磁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7.8亿元,销售商品房137万平方米,完成销售收入21.6亿元,实现税收3.5亿元。

省级沭阳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为沭阳的发展打通了一条“快车道”。沭阳经济开发区自2003年以来,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1.6亿元,基础设施配套面积扩大到24.5平方公里,已承载各类项目420个,建成投产288个,其中超亿元项目58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境内外11家上市公司落户该区。2007年,沭阳经济开发区实现财政收入3.01亿元、工业增加值12.3亿元,从业人员5.5万人。

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使沭阳工业全面提速。2007年,全县共引进各类项目194个,总投资额177.7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401家,完成增加值26亿元,同比增长33%;全县新增私营企业1147家、个体工商户1.02万户,累计分别达5082家、2.6万户。

新农村建设促进了沭阳城乡的统筹发展,使花木、食用菌、蔬菜、畜禽等特色产业在扩大规模中提质增效。目前,全县花木面积达33万亩,年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食用菌面积1.3亿平方尺,蔬菜复种面积68.2万亩,生态水禽饲养量达1700万羽。2007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40元,同比增长14.3%,增速创近3年最高;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4820元,同比增长12.7%,增速创近5年最高。(徐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