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之所以能一战打破齐国不败的神。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而言:其内部原因是齐军太过高估自己的军事实力,骄兵必败,同时齐王主政残暴不堪。外部原因是另外的战国五霸联盟一起讨伐齐国,合五国之兵力,数量上压倒性的优势,原本的盟友出国则在后方进攻齐国,使得齐国腹背受敌。
燕国之所以发起覆灭齐国的方略乃是因为当初齐国也曾入侵过燕国的领土,并深深地伤害了燕国。三晋同意讨伐齐国,则是为了分割齐国的新领土,即旧宋国。秦国同意削减齐国是削弱齐国,消灭最强大的对手,以便于自己之后侵吞六国做准备。
公元前二八四年,燕国燕昭王封乐毅为上将军,征派全国所有的军队出征齐国。赵惠文王也授予乐毅相国的封号,表示乐毅有指挥赵国军队的权力。秦国则派都尉斯离率军与燕、赵两军会合,韩国、魏国也派出部队合兵一处。于是组成了浩浩荡荡的五国联军,在乐毅的统一指挥下,从灵丘攻向齐国。
齐军连年征战,早就不堪重负,疲惫连连。作为主帅的触子,对这一点是看得很明白的却又没无可奈何。他命手下士兵在济水两军交战一道构筑防御阵地,希望以此来拖延时间,使得五国联军出现疲态的时候再寻找机会出击,但是,这一谋略却被齐国当政的昏君齐闵王是做懦弱的表现。他不断派出使者,催促触子主动发起攻击。触子坚决不听从王上的命令。齐闵王失去了最后的耐心,派人给触子带话说:"你再不战,我便杀你全部的族人!”
主帅触子左右为难,出则必败,不战必死。只能按照齐闵王的旨意出击。两军刚刚接触,触子便在中军吹响擂鼓撤军。齐军本来便没有战意,四下溃逃,五国联军趁机攻杀,轻易便赢得了济西之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