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组织中,许多决策都是通过委员会、团队、任务小组或其他群体的形式完成的,决策者经常必须在群体会议上为那些具有新颖和高度不确定性的非程序化决策寻求和协调解决方法。结果,许多决策者在委员会和其他群体会议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决策者甚至花费高达80%以上的时间。因此,分析群体决策的利弊以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群体决策的好处 尽管人们并不一致认为群体决策是最佳的决策方式,但群体决策之所以广泛流行,正是在于群体决策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 1)群体决策有利于集中不同领域专家的智慧,应付日益复杂的决策问题。通过这些专家的广泛参与,专家们可以对决策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有利于在决策方案得以贯彻实施之前,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决策的针对性。 2)群体决策能够利用更多的知识优势,借助于更多的信息,形成更多的可行性方案。由于决策群体的成员来自于不同的部门,从事不同的工作,熟悉不同的知识,掌握不同的信息,容易形成互补性,进而挖掘出更多的令人满意的行动方案。 3)群体决策还有利于充分利用其成员不同的教育程度、经验和背景。具有不同背景、经验的不同成员在选择收集的信息、要解决问题的类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往往都有很大差异,他们的广泛参与有利于提高决策时考虑问题的全面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4)群体决策容易得到普遍的认同,有助于决策的顺利实施。由于决策群体的成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所形成的决策是在综合各成员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对问题趋于一致的看法,因而有利于与决策实施有关的部门或人员的理解和接受,在实施中也容易得到各部门的相互支持与配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决策实施的质量。 5)群体决策有利于使人们勇于承担风险。据有关学者研究表明,在群体决策的情况下,许多人都比个人决策时更敢于承担更大的风险。 2、群体决策可能存在的问题 群体决策虽然具有上述明显的优点,但也有一些特殊的问题,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就会影响决策的质量。群体决策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速度、效率可能低下 群体决策鼓励各个领域的专家、员工的积极参与,力争以民主的方式拟定出最满意的行动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陷入盲目讨论的误区之中,既浪费了时间,又降低了速度和决策效率。 2)有可能为个人或子群体所左右 群体决策之所以具有科学性,原因之一是群体决策成员在决策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可以充分地发表个人见解。但在实际决策中,这种状态并不容易达到,很可能出现以个人或子群体为主发表意见、进行决策的情况。 3)很可能更关心个人目标 在实践中,不同部门的管理者可能会从不同角度对不同问题进行定义,管理者个人更倾向于对与其各自部门相关的问题非常敏感。例如,市场营销经理往往希望较高的库存水平,而把较低的库存水平视为问题的征兆;财务经理则偏好于较低的库存水平,而把较高的库存水平视为问题发生的信号。因此,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发生决策目标偏离组织目标而偏向个人目标的情况
1.头脑风暴法:按照一定规则召开创造性思维的会议的形式。要求不重复、不质疑、不反驳,没有框架限制,可以补充观点。
2.反头脑风暴法:对前者提出的设想、方案逐一反驳、质疑。
3.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匿名发表意见,团员间不发生横向关系,只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反复填写问卷,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要求独立思考。①匿名性;②反复性;③定量性;④集体性;⑤准确性。优点:花费少,得到的信息量大;缺点:耗时,互动性差。
4.名义群体法:群体成员先进行个体决策,然后各成员逐一说明自己的看法,直到所有成员表达完毕再进行群体讨论,挑选最佳方案。优点:使群体成员正式开会但不限制每个人的独立思考。
5.电子会议法:群体预测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预测方法。群体成员将自己有关解决政策问题的方案输入计算机终端,然后再将它投影在大型屏幕上。优点:匿名,可靠,快速。缺点:打字慢的人没有优势,没有面对面的口头交流。
6.无领导会议法:让一个不指定负责人的群体讨论给定的问题,并作出决策。可以观测群体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的说服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以及自信程度、进取心、情绪稳定性、反应灵活性等个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