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房枯病又名轴枯病、穗枯病。北方葡萄产区因年份病情有轻有重,南方产区发病较重。
症状
病菌为害果粒、果梗和穗轴,也为害叶片。果穗上先在果梗基部或近果粒处产生淡褐色斑,周围有暗褐色晕圈,病部环缢果梗,果即干枯。后蔓延到穗轴。果粒初现萎蔫,产生不规则的褐斑,后全果变紫黑色,干缩成黑色僵果,久挂不落。叶片出现边缘褐色、中部灰白色圆斑,中央散生很多小黑点。
房枯病与白腐病的区别:果上小黑点分布稀疏,僵果不易脱落;白腐病粒为灰白色小粒点,分布密集,果粒易脱落。
病原
Physalospora baceae Cavara称葡萄囊孢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扁球形或近圆球形,黑褐色,具突出的孔口。子囊圆柱形,无色。子囊孢子椭圆形或纺锤形,无色单胞。无性世代Macrophoma faocida(Viala et Ravaz)Car,为大茎点菌。分生孢子器椭圆形,暗褐色。内生分生孢子梗,圆筒形,无色,单胞。分生孢子椭圆或纺锤形,单胞,无色。
发病特点
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果、病组织中越冬,也可以菌丝体或子囊壳越冬。次年春季分生孢子器、子囊壳放出孢子,借风雨传播或昆虫传播。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蔓延迅速,当果实着色后即严重发生。凡管理粗放、葡萄长势较弱、潮湿积水、枝叶郁闭的果园,发生均较重。
防治方法
(1)栽培管理。秋后及时清理园中枯枝残叶,增施有机肥料,及时排水,增强树势。
(2)药剂防治。落花后即应喷药保护。可选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苯菌灵、多菌灵等,可按白腐病所述喷药,综合几种病害防治方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