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前整地,不论采用什么形式挖坑整地,都应回填表土。因表层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还有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钙、锰、铁、铜、钡等微量元素。在北方造林前整地,因水位下降,干旱少雨,土壤干燥,一般都是深挖1米左右,再下面则是生土层或碎石层,如果整地不回填表土,把幼苗栽到生土层或碎石层上,幼苗在缓苗以后的生长过程中,即使水分充足也会因营养缺乏受到限制,或不能成活,或形成小老树。
回填表土的方法是:①挖水平沟或坑时,首先把表土放在沟的上沿,将深部的生土放在下沿作埂,再将表土回填沟底40厘米。②倒坑法:挖第一个坑或水平沟时,不回填表土,在挖第二个坑或沟时将表土扔到第一个坑或沟的底部,厚40厘米,以后依次类推,最后一个坑或沟,起出外边的表土填入。这种方法比较省工省力。一般整地要求挖80厘米至1米深,回填表土40厘米。
若回填表土后立即用杂草灌枝覆盖穴面效果更好,能使疏松的土壤和其上覆盖的杂草灌枝,大量地吸收蓄存降雨,防止地表径流,晴天又能防烈日暴晒,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防止杂草滋生。这样就把雨水集蓄在土壤里形成一个“土壤小水库”,第二年春季造林,苗木栽在“土壤小水库”里,成活率会更高。而且穴面杂草覆盖后,冬季提高了穴内土壤温度,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质分解。若无草灌地带,可采用碎石或麦草等覆盖穴面均可起到同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