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规定,如果儿子获得母亲的谅解,一般可不认为是犯罪,不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妈妈不谅解儿子的行为,且这些钱属于妈妈所有,与儿子无关,儿子盗窃妈妈20000元钱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应当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对儿子以盗窃罪定罪量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八条 偷拿家庭成员或者近亲属的财物,获得谅解的,一般可不认为是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酌情从宽。
《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如果妈妈不追究,一般可以不按犯罪处理。如果追究,司法机关也认为确有必要追究的,可依法从轻减轻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1998]4号 自1998年3月17日起施行)
第一条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一)盗窃数额,是指行为人窃取的公私财物的数额。
(二)盗窃未遂,情节严重,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或者国家珍贵文物等为盗窃目标的,应当定罪处罚。
(三)盗窃的公私财物,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等。
(四)偷拿自己家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处罚时也应与在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
算。
如果母亲起诉,儿子就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母亲不起诉,虽然不需要负法律责任,但是行为也仍然是犯罪行为,不会因为没被起诉而性质发生改变。
至于需要负什么样的相关责任,则根据国家规定按照年满16周岁与否进行区分。对未成年人,父母作为监护人自身也需要承担教育不当的责任。所以对这件事而言,如果未满16周岁一般父母不会起诉。
算犯罪了!但也要根据儿子的年龄来判断!
偷拿自己家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处罚时也应与在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