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一定是一个持续不断升级和优化的过程。因此必须有非常强大的硬件做支持,其他所有的流程、环节方面要不断根据需求和可适应度进行升级和优化。这种优化为企业提高效益和管理带来更好的作用。这是一个变的过程。
一个成功的ERP系统应包括即非常关键的精细化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模块,这样才能实现ERP系统真正为企业所用。
随着企业规模逐步壮大,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大型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必然会越来越高。ERP系统可以支持企业对每一个门店在一定时间点对不同的绩效进行智能化分析,从而给决策提供数据依据,精准化地改善门店以及个人的业绩表现。从而实现对每个单品、每个阶段或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
由于实施ERP系统项目要牵涉到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在实施前应做大量前期调研工作。一般而言,工程的第一阶段只设置一些最基本的架构,例如财务和业务架构。也可以所有公司经营管理涉及到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如从业务到财务、物流、售后、HR、CRM、全面预算等。
人员管理方面,ERP系统可以细致到每一个单人,可以关注每一个员工在每一个阶段甚至是每天的绩效,从而激发员工能力,帮助员工随时把握自己的长处和弱点,这也非常有利于打造企业文化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经营精细化也对每家门店的每个部分的经营表现都能够非常及时地进行体现。
大型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门店业绩表现,那么如何提升门店业绩呢?这就需要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也就是提升客户忠诚度,因此ERP系统中应加入客户关系管理模块CRM。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对消费者进行管理,更好地记录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为其提供更好的促销方案。
众所周知,ERP系统上线后将大大提升供应链效率。如合同签订了以后不需要人工就可以进入到系统里进行自动化的管理,从合同自动化管理到订单的管理、到自动补货、到企业跟厂家之间共同的协调,对销售、库存、订单各方面进行协同。这对整体供应链的提高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供应链提高之后,不管是对库存管理还是节约成本都是有效的。换言之,在效率提高的同时,不光是提高了销售者和厂家之间的合力,同时对零售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效益会带来很大的帮助。这样也能改变家电产业链供需不对接的痼疾,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与透明。
综上所述,ERP系统应包括精细化管理、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三大模块,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内部、外部顾客和企业内部到外部顾客之间的很好配合,真正达到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目的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成熟的企业管理软件。目前众多的优秀企业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ERP系统,期望通过运行 ERP,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度统一,为公司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与期望值恰恰相反,目前实施ERP的中国企业,能够最终全面运行的不超过30%;能够真正提高效率,进而优化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企业不超过 10%。现实是残酷的,如此高的失败比例,值得我们深思。
ERP是系统工程强调的是建立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度统一的管理系统,通过对相关资源的计划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成本,加快企业的决策速度。但是,ERP有其先天的不足:
第一,无论多么宠大的ERP系统,其本质依然是从众多客观管理现象中总结出来的抽象数据模型,在宏观和统计性层面可以相对准确地进行计划和预测,但在微观层面上,因为个体的人员、设备、产品品质的不确定性,而无法应对变化万千的现实。
第二,ERP系统依赖于准确的数据,如果数据因其它原因不准确,不全面或未按计算结果实施,而其自身的柔性调节能力又不足,就会引发系统的偏差。
第三,ERP所管理的对象是数据,而决定工作和决策质量的不单进定量的数据,还有定性的其它因素,这也是很多人使用ERP感觉不得力的一大原因。
总体来说,ERP管理相对刚性,再加上中国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和中国企业现有管理系统的规则性差,导致很多企业实施ERP后,反倒被束缚住了手脚。
大型企业、小型企业实施理论基本差不多,关键是这个企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重点管理什么,选择适合自己公司特性的ERP;
根据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去考察E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