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姓的由来

2025-05-15 21:36:1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鞠姓的来源
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五世孙后稷名弃,传说是帝喾的元妃姜原“踏巨人足迹,而身动如孕”(《史记》)所生。弃在幼年时就有成人的志向,玩的时候好拿种植五谷杂粮作游戏。长大成人后对什么样的地种什么庄稼,怎样种才能长得好非常有研究,老百姓都愿意向他学习。帝尧听到后,把他请来封为管理农田耕种的官叫“农师”。由于弃管理有方,老百姓跟他学种地连年增产,功劳很大,帝尧就把邰地(今陕西武功一带)赏赐给他作封地,封号为后稷,姬姓。
弃去逝后,这种农师的职务一直承袭了10余代,其中有叫檠玺和叔望的,当传到不窟时,夏朝的“帝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史记》)失国,诸侯互相侵扰。不窟辞去职务不当农官,带着族人逃避到了西北戎狄住的地方,古时候叫北豳,也称北荒(今甘肃庆阳)。不窟到北豳时,他的儿子鞠陶已经长大成人;关于他名字的来源有这样一段传说:据说鞠陶出生时右手的掌纹很象古代篆文的“鞠”字,于是取名叫鞠。到北豳后,由于当时周人的居住条件很差,大部采用穴居,于是周人的首领不窟封鞠为专门负责挖陶窑的官职,他带领周人一边挖窑烧陶器,一边挖窑用于住人,一段时间后,周人都叫他鞠陶(鞠,盈多也;陶,窑也)。
不窟去逝后,鞠陶作了周人的首领。他是周先祖奔北豳后的第二代首领,也是周人在北豳的真正开拓者,据史志记载,后世周人都尊称他为“周老王”,现庆阳城西60里有周老王陵,一直保存至今,明、清时还作过修缮。鞠陶在北豳时为周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一是开拓疆土。他派儿子公刘(刘者,兵器也;公者,尊长也)专门负责安全保卫工作。那时,兵器平时都由专人保管,遇到打仗时每人发一件,这便是军队的雏形。公刘,这个带有军事首领色彩的职务名称就变成了人名。

到黄帝的25代孙古公旦父时,周人南渡漆沮二水到歧山脚下的周原,历经三代到姬昌将都城迁至丰邑(今陕西长安县一带),这时周人经过了将近一千多年发展已经具备入主中原的条件。当殷纣王淫乱不理朝政,诸侯纷纷离他而去的时候,姬昌的儿子姬发率周国大军经牧野一战一举推翻商王朝,入主中原建立西周王朝,姬发是为周武王,谥父姬昌为文王。由此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辉煌历史。
从轩辕黄帝到周朝各王都是姬姓,鞠姓从何而来呢?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天下鞠姓一家人,源自鞠陶世代亲!周的先祖在北豳时,正是部落联盟解体的民族大融合时期,随着城帮的建立和个体家庭出现,家庭的代表符号“姓”也逐渐产生。北豳人为了纪念鞠陶的丰功伟业,一部分家庭以鞠为姓,鞠姓由此诞生了。因此甘肃庆阳应是鞠姓起源的根;鞠陶就是鞠姓族人的太始祖。

回答2:

关于鞠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黄帝有后名曰弃(后稷),是周朝的始祖,弃之子不窋有个儿子叫陶,生下来时手上的掌文很象古文"鞠"字,因此起名叫鞠陶。鞠陶后来作了周人的首领,他的后代子孙就以他的名字命姓,称鞠姓。
以名为姓。鞠陶的后代中有个叫鞠武的,在燕国任大夫,他的后人以其名字命姓,称鞠姓。
堂号

"清河堂":鞠常原是五代时南汉乾佑进士。到了宋朝开宝年间,赵普为宰相,提拔鞠常为著作郎,后来又作了清河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