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与祸水
“红颜”是两个宛约柔软的字眼,伊人出落得端庄可爱,容颜娇好如那二月里的枝头豆蔻,仲夏夜的盈盈满月,临水踏波的仙子,“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解舞腰肢娇又软”等都是形容红颜超群的外貌。
杜甫的诗《暮秋忆枉裴道州手札》:“忆子初尉永嘉去,红颜白面花映肉”;曹植的《静思赋》:“天何美女之烂妖,红颜晔而流光。”其中的“红颜”二字都是指美丽女子的容颜,后来逐渐演变成美丽女子之代称。
秀色可佐餐,“英雄难过美人关”,爱美本是人之天性。且不论帝王的三宫六院,佳丽三千,就说封建时期的士子阶层,寻美猎艳也蔚为时尚。
可是在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里,有一个成语早已根深蒂固。它让所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容貌在历史兴衰,王朝更迭面前承担了过重的罪名,抹杀了那些红颜所有的艳丽色彩,而唯只剩下祸害的名声,警示着历代帝王将相及其他的男人们。
这个成语,就是------“红颜祸水”。
《辞海》里给“祸水”下的定义是“祸人败事的女子”。
“红颜祸水”,自古就有的一种说法,大致是指美女贻误国家的意思。应当说,类似的言词,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绝不鲜见,各种各样的文字多有述说,可以说屡见不鲜,源远流长。
别以为“红颜祸水”专指皇家贵妇,倾周的褒姒,亡商的妲己,沼吴的西施,乱唐的杨贵妃…… 就连陈圆圆、赛金花等一些普通女子恐怕都难逃其咎。中国的“祸水”阵容真可谓浩浩荡荡,不绝于历史长途。
有趣的是,自古贤良皆沉寂,唯有“祸水”留其名。为什么呢?皆因“祸水”都是美女,倾国、倾城,或者倾家,因美获罪,因美与“罪”而千古扬名。
江山,帝王将相,红颜,祸水,爱情------这几个主题交织出多少说不完,道不尽的历史沧桑事。《春秋》、《左传》、《水浒传》等书中都可以看得到红颜是祸水之类的故事:
商纣王所以暴虐,是因为身旁有个妲己,商朝是因为商纣娇宠的妲已祸乱而导致亡国殒命;周幽王之所以丢了江山,是因为宠爱褒姒,怪褒姒的一笑,如果不是周幽王为博她一笑而烽火三戏诸侯,也不至于亡国;夫差所以败于勾践,是因受了西施腐蚀,吴国的战败是因为西施“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才使夫差的英名霸业付诸流水;楚霸王项羽乌江边的别姬自刎;隋炀帝之所以掉了头颅,皆是因为喜好女色;还有李煜与小周后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花往事;李隆基后期所以昏庸,是因为“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人”,唐朝的败落全是因为杨玉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还有明朝的灭亡也是因为陈圆圆害得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如此等等,历史上,一些昏君把天下的美女红颜选进后宫禁起来,玩弄戏亵,夜夜笙歌,沉迷于三宫六院及酒色之中,不理朝政与国事,因此引起哀鸿遍野,民声怨愤,揭竿而起,致使其丢了江山,面子上过不去,于是只好把失败的责任推卸给红颜,把亡国的原因全归罪于女人的身上。历史上几乎所有亡国的典故似乎都是把矛头指向“红颜”的。红颜=祸水,似乎谁靠近美人谁就自取灭亡,于是,“红颜祸水”的成语便产生了。
每一个王朝的覆灭都有它自身的历史原因,但中国的专制文化却总是让人们遗忘从帝王将相身上去寻找谬误。总把江山沦陷或事败,归咎于美女身上,以一句“红颜祸水”开脱,不敢承担作为一个统治者甚至是一个男人的责任,似乎没有这些美女,他们的江山就可以延续“万万年”。
为什么很多人总是将昏君身边的这些美女称作红颜祸水呢?难道她们才是造成结果的原因么?
“红颜”真的就是“祸水”吗?总觉得人们的评价有失公允。
一介弱女子,在夫权皇权隆盛的封建时代,竟有亡人国害君命的能力,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想起来,令人感慨,同时也为那些冤屈的“红颜”扼腕叹息,深感无奈。
就譬如说陈圆圆吧,在吴伟业的《圆圆曲》里,美女陈圆圆,一个寻常的姑苏女子,几经流转,进入皇宫,继而落入李自成之手,引起了吴三桂的妒意,最后,终于引发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壮举”,打开山海关引清兵入关,陈圆圆由此而声名大噪。
当一大群遗老遗少们指着陈圆圆大骂“祸水”时,不禁想问问那些骂她是“红颜祸水”的人:这样一个流转于权力的掌心,被帝王们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弱女子,她究竟犯了什么错?难道美丽就是她的罪过吗?何以成为“祸水”而遭世人无情的唾骂?
直到如今,一些贪官污吏败露后对他们的清算,也总会说到他们背后的女人,这分明是在说,在每一个坏男人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坏女人,所以,无一例外,当指斥昏君贪官时,总要同时推出一个女人,甚至视其为坏根祸源。男人错了什么事,追根究底,总能从他的身后找出女人的纤纤素手。
男权社会中,男人们努力维系绝对的精神优越感,俨然是女人一生献身的偶像和精神主宰。无奈精神上的怯懦,使他们不敢正视自身灭国丧家的失败,同时又无力拂逆对情欲的渴求。所以一方面他们乐此不彼追逐美色,一旦失败就毫不犹豫诿过于女人。
中国没有忏悔和反省的道德传统。“不迁怒,不贰过”,就是在大圣人孔子的三千弟子中,除了颜回,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做到。不思反省自讼,只会诿过于女人,不过想掩盖自身的无能,来宽慰自尊心的失落。
西方的宗教提倡忏悔和反省,因此那个引起两国血战十余年的绝色美女海伦,没有被当作“红颜祸水”,反而被当作美、爱和性的完美统一;那个让英国爱德华国王不爱江山只爱美人而为之逊位的美国寡妇,也没有被看作“红颜祸水”,反而被看作是爱情至上的现代灰姑娘;中国就不同了,事成,自然归功于仁人志士;事败,当然归咎于红颜祸水。
诿过于女人是最简便易行的,因为男人们拥有独家话语权,而女性在几千年封建社会里,则是一个失语的部落,根本就没有为自己辩驳的机会。
从总体上说,西方人对美色是坦然无畏,甚至是敬慕慑服的。而中国人对美色一样充满欲望,但却惊恐于这种欲望,表现出一种欲拒还迎的虚伪和矫饰。
“红颜祸水”这种说法一直流行至今,并最终成了一种固有的说辞,沉淀为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其实仔细想想“红颜祸水”这种说法,是极其可怕的,它麻醉着历史和社会,是女性可悲的附庸社会地位的写照。
再看看帝王将相与红颜的爱情吧,其中也不乏有爱情基础的,却往往是悲剧。许多事情一旦与帝王的权力纠缠即遭非人性的扭曲,爱情亦是如此。
在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唐玄宗与杨贵妃愁肠百转的爱情感人肺腑。身为大唐天子,登高凌绝,俯视尘寰的李隆基掌握天下大权,却无法抓住自己的爱情,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江山与爱情,孰轻孰重?倘若选择了爱情,无异于赢得一个风流皇帝的谈资笑料外加“亡国之君”的千古骂名;选择了江山,便意味着从此放弃自己一生的情爱幸福,在追悔和孤寂中度过余生。当然,历史也容不得他的选择。
在一代帝王的身上,爱情作为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被权力的需求残酷无情地抹煞。帝王也是人,美女也是人,然而“红颜祸水”的断论却剥夺了他们相爱的权利。在“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苍茫和绝望中,从此一代帝王的生活和江山变得黯淡无光。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只是那千回百转的情思,是否便能唤起人们对其渴望爱情而又不能爱的千般哀伤与万般无奈的同情,和换来对一个无辜背负“祸水”罪名而因此死亡的红颜的怜惜呢?!
江山,帝王将相,红颜,祸水,爱情,纷纷扰扰的千秋往事,在“红颜祸水”里,混沌成风雨晦黯的悲欢离合爱恨情愁。一个个曾经风华绝代的“红颜”已成千古幽魂,但那些“绵绵无绝期”的恨意,恐怕不会轻易消散在历史烟云中。
审美的眼光,虽有高下、雅俗之分,然而美色当前,毕竟英雄折腰。喜欢美女,贪图美色,古今中外皆然,仔细思索一番,中国的老祖宗,大圣人孔子、孟子以及朱子理学那些洋洋洒洒的道德教诲,当今社会有几位先生能通读并融会贯通的?然而“食色性也”这句话却人人皆知,无师自通,要不又怎么会有“英雄难过美人关”的说法呢?!
对待美色,中外男士不同的态度颇耐人寻味,中国的一些男人又哪里能和不爱江山只爱美人的英国爱德华国王相比呢?!恩宠时,男人们恨不能量天下之物力,讨美人之欢心;可是一旦影响到男人的权势和享乐之时,对待美人或沉江、或投环、或赐鸠,美人们的薄命有如草芥。
世事如云,美人如水。在久远的年代里,她们风华绝代,演绎着自己长歌当哭的故事,然后香消玉陨。曾经的青春,红颜,恩爱,宠溺……都尽付孔林乔木,吴宫衰草,楚庙寒鸦,全都似那水中明月,镜里荣华!
唐朝末代皇帝僖宗逃难再一次经过马嵬坡,有人在驿馆题诗讽曰:
马嵬烟柳正依依,重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悠悠历史,就是这样地充满着深沉的反诘。
其实,倾国倾城的从来只是刀兵战火,而并非红颜。因此红颜不是祸水,美丽也不是罪过。
笑褒姒,查查 “烽火戏诸侯”就知道了
狠妲己,看过 封神榜 的人都知道
病西施,研究一下成语“西子捧心”“东施效颦”
醉贵妃,听一听戏曲“贵妃醉酒”
商代:妲己
著名的商纣王的妃子。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人,但传说多为不可信,尤其《封神演
义》,更将其化为“九尾灵狐”,扯得神乎其神。据估计妲己应该和妹喜差不多,都是
超级美女,进宫之后纵情声色,导致国王们不理朝政且严重肾虚,同时国家的各种矛盾
在当时恰巧又非常尖锐,最后导致国家灭亡。纣王据说本来还是很有本事的。据说他力
大无穷,刚刚当王的时候很有进取心,东征西讨得打仗很厉害。可惜,一旦误入歧途,
身败名裂,国破家亡。
周朝:褒姒
也就是“烽火戏诸侯”中的那个从来不笑的美女。《东周列国志》把她的身世说得
很神奇,但是实际上估计也就是“褒”部落的一个美少女,出于政治原因被献给了周幽
王。个人认为这个褒姒应该比妹喜妲己要强,历史上没有很强调她的“纵情声色”,而
所谓“烽火戏诸侯”则完全因为周幽王这个老色鬼自己发贱,看人家不笑就非要逗人家
笑,最后不惜动用国家机器开超级大玩笑来逗人家乐。虽然证据不足,但我还是觉得这
一定不是什么褒姒要灭亡周朝的“阴谋”,她不笑估计是性格本来如此和而又身处危险
的境地所导致,而周朝的灭亡和这之前不久周厉王造成国家动荡元气尚未恢复加上幽王
身边汉奸作乱所至。谁之过?臭男人之过。所以,我们得到的教训是:不要总向MM发贱
,不然你会死得很难看。
春秋:西施
从某个角度说,西施是“英雄”,属于“地下党”那伙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
也就是从吴国的立场来看,西施就是处心积虑的“红颜祸水”了。夫差的灭亡和她还是
有一些关系的,当然夫差在战略决策上在战争指挥上犯下了更加不可饶恕的错误,但是
夫差没有最后灭亡越国,西施的枕头风就有巨大作用了。还有,吴国人在当时在人种上
更接近“华夏”人。越国在人种上属于马来人越族——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越南国史》
(越南人自己写的)就奉勾践为自己国家的祖宗。所以呢,这个西施也是有“干涉中国
内政”的嫌疑的……
唐代:杨玉环
杨玉环大家最熟悉了,就是杨贵妃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帝王侧。回眸
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玉环的美丽,估计是谁都不能抗拒得。而由于她的
美丽,“春霄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不但如此,“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
爱在一身”。这样,唐玄宗怎么能治理好国家?最后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而衰,和杨
玉环的受宠不无关系。从这个角度看,杨贵妃当然是“红颜祸水”了。
虽然一般都认为唐玄宗是被杨贵妃“害了”,但我看这个罪过还是唐玄宗本人要大
得多。安史之乱首先应该归罪的就是天宝时候唐玄宗的宠幸小人,不理朝政,同时好大
喜功,疏忽边防,完全没有了开元时候的进取心。杨贵妃是美女,唐玄宗要宠幸她,但
是假如换了一个美女,唐玄宗还会不会干出那种宠爱没女不理政事的情况呢?我看当然
会!古代的皇帝,无论是“明君”抑或“昏君”,九成以上都是好色的,秦始皇汉武帝
唐太宗明太祖康熙乾隆哪个不是娶了一堆老婆生了一堆儿子?只不过他们那时候各种矛
盾还不尖锐,没有因为宠爱女色而直接亡国罢了。这么说来,像杨玉环、妹喜、妲己的
事情就好解释了:这个错误80%以上要归罪于那些好色的男人!没有那些人的好色,这些
“祸水”不会被推到这么高的位置;没有那些人的好色,这些“祸水”也不会成为国家
破败的导火索!所以,危害最恶劣的,是男人的好色!
褒姒通过笑,让国王烽火戏诸侯,美在笑容。
妲己通过阴狠手辣干政,通过美色诱惑周武王,特点在狠毒。
西施有胃病,楚楚可怜,大家都争相观望,美在病。
贵妃醉酒雍容华贵,符合奔放不羁的唐代审美,美在醉酒。
都是对以上美人最主要特点进行的总结。
历史上男人只会把责任推给女人?什么祸水啊?就是那些男人愿意的。历史上的女人我相信,历史背后还会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只是那段历史无法上演,只有靠现代人去猜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