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的起源,十六国时期的交通工具

2025-05-18 17:09:2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牛车的历史渊源
  商   从考古发掘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发明了车。当时的车为独辕、双轮,车厢是方形或长方形,车辕前端缚有一根叫“衡”的横木,衡两边各缚有人字形轭,用以系马或牛。由于是独辕,必须用双数的马或牛驾车。
  秦   秦朝以前的车,大体可以分为“大车”和“小车”两大类,“大车”系指用牛驾驶的车,车厢大,主要是拉物品用,普通百姓也偶尔坐坐。“小车”并非真是小,而是指由马驾驶的车,和用牛驾的大车相比只不过车厢较小,两匹马或者四匹马拉动着快速行进。同时,马脖子上的铃铛还不住的发出有节奏的响声,很是气派。这种车除贵族们乘坐,还用于战争,所以也称“戎车”。春秋战国时期,战车数量的多少成为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然而,鉴于当时的路况和造车材料,又使“小车”存在显而易见的缺陷:当时最好的路也不过是较平整的土路,更多的路难免坑坑洼洼,车轮子都是木头的,没有今天的充气轮胎,车轮子和地面就是硬碰硬。于是,车跑得越快,颠簸得就越厉害,而且飞起的尘土也就越多,乘车的人不怎么好受。那时,车身大多是敝露的,对乘车人的仪容有很严格的要求,要在车上保持端正的姿态,不能东倒西歪没个样,在颠簸中还要保持乘坐的姿态,这对乘车人来说也是一种锻炼了。所以,出于追求舒适的本能,有人把目光投向牛车。牛车走的比较慢,颠簸的程度较马车自然要减轻许多,扬起的尘土也少的多。再者,牛车车厢较大,坐牛车既有车篷,又对车厢加以围挡,人坐在里面,别人看不见,可以自由坐卧。于是从东汉末年起,一改以前对牛车的轻视,牛车逐渐成为官员、贵族乃至皇帝的代步工具。
  汉   这里所说以前对牛车的轻视,是指东汉中期以前,牛车都被视为低级别的车辆。据《史记》记载,西汉刚建立时,因为多年战争的原因,马匹奇缺,皇帝出行都找不到四匹毛色相同的马拉车,一些官员被迫委屈乘牛车。东汉初年,牛车不被重视的局面仍没有改变,汉章帝时,有一位太守因为乘牛车出行,被视为是“有损国典”,竟然受到降级处分。从东汉末年起,随着牛车“身价”的提高,其装置也有了变化,制造的也就比较讲究了,车厢里安置了凭几等物,使乘车者能够较舒服的自由坐卧。通过这辆北齐时期的陶牛车,我们可以欣赏到改制后的牛车“容貌”。据记载,当年有的大官不仅坐牛车,还亲自拿着鞭子驱赶牛车,如同今天一些人开私家汽车一样,官员过了把赶车瘾。对于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架车,更多的是感受了文化的沉淀和历史的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