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家姓》中排第143位。
颜姓的起源:
源自古曹姓,颛顼帝的儿子叫作称,称的儿子叫作老童,老童生了重黎和吴回两个儿子,都先后担任过帝喾的火正,也就是所谓的祝融氏。其中,吴回的儿子陆终,又生了六个儿子,依序为昆吾(樊)、参胡(惠连)、彭祖(钱)、会人(来言)、曹安(晏安)、季连。
而到了周武王灭纣王,广封诸侯之时,就封曹安(晏安)的后裔曹挟于邾地,亦即现在山东省邹县东南的地方,邾国最初是鲁国的附庸之国,后来传到夷父的时候,由于夷父表字为颜,《公羊传》就称他为颜公,所以夷父的子孙也自此以“王父字为氏”而姓颜了。
扩展资料
明朝时期,颜姓大约有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1%,排在第一百四十位。宋、元、明期间,颜姓人口几乎没有增长,原因是凡主体在北方的姓族,几乎都受到了战乱的伤害,颜姓也不例外。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等,山东省颜姓大约占颜姓总人口的大部分,其次分布于河北、河南、江西等。宋、元、明期间,颜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中文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颜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家姓
颜姓在宋版《百家姓》排名第143位。
姓氏简介:
颜姓,中国姓氏之一。源出基本有三:出自曹姓(这一支主要奉曹夷父及其后人颜回为始祖);出自姬姓(这一支主要奉周公旦、伯禽父子为始祖);他族改姓而来。
人口分布:
当代颜姓的人口已近170万,为全国第一百一十二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3%。自宋朝至今1000年间,颜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北、河南三省区,大约占颜姓总人口的超过一半,其次分布于四川、江苏、江西、浙江等,这些省的颜姓又集中了很大部分,颜姓分布很不平衡,颜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山东大部、湖北南部、贵州大部、云南东南、四川北段、青海东部、甘肃中西部、鲁苏交界地区、黑吉东部,颜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2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2.2%以上,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1%的颜姓人群。在鲁苏大部、安徽、江西东北、河南东南、湖北北部、陕西南端、甘肃东南、宁夏西部、;内蒙古西部、云川大部、重庆、贵州西北、黑龙江西部、吉林中部,颜姓在人群中的频率在0.11%一0.22%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1.2%,该地区居住了大约31%的颜姓人群。
颜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五。
寻根溯源
颜姓来源有三:1、出自曹姓,陆终之后。据《陈留风俗传》、《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颛顼之玄孙陆终第五子曰安,曹姓(祝融八姓之一)。安裔孙挟,周武王时封于邾(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南)为鲁附庸。邾挟之后,至于夷父,字颜,子孙以字为氏。2、出自姬姓,伯禽之后。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公之子鲁侯伯禽之支庶食采于颜邑,其后以邑为氏。3、他族改姓而来。金时女真人完颜氏后改单姓颜;清满洲人姓,世居大凌河;今台湾土著、毛难,白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夷父。字颜,又称邾颜公,即位后称邾武公。传说上古颛顼帝的玄孙陆终,一次产下六子,依序为樊、惠连、、莱言、安、季连。后周武王兴师克纣,大肆分封诸侯,就把陆终五子安的一个叫做挟的裔孙,封于邾地,最初乃鲁国之附庸,后来传到夷父的时候,因其字为颜,《公羊传》谓之颜公。后邾国被楚国所灭,颜公子孙便以王父字为氏,称颜姓。他们尊夷父为颜姓的得姓始祖。
颜姓是中国人口第一百一十二位姓氏,在湘、桂、鄂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当今颜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13%,总人口大约近17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