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明明姓朱,却给马三保赐姓“郑”什么原因?

2025-05-13 04:50:0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马三宝,原名马和,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郑和下西洋的郑和,又称为三宝太监。马和本是云南昆明人,后因战争被明军俘虏,然后进宫当了太监。

马三宝进宫之后,服侍燕王朱棣,他非常有智谋,军事才能出众,深得燕王朱棣的赏识。后来与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马三宝在战争中表现突出。

在1399年,郑村坝战役中,马三宝更是立下奇功,在该战役中,朱棣以8万军队面对建文帝50万大军,力量悬殊之大,如果失败,朱棣将失去一切。关键时刻,马三宝请命率一百多骑兵冲入敌营以起到扰乱敌方的效果,正因为如此,朱棣才有机会率领大军冲入已经乱了阵脚的建文帝大军。

最终朱棣打赢了这一仗,这对于朱棣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一仗几乎化解了建文帝对北平的包围的局面,也就是从此战役开始,朱棣反守为攻,最终锁定胜局,登上九五之尊。

在这战役中,马三宝的功劳非常之大,所以在朱棣荣登大宝之后,对马三宝进行了封赏,因马三宝在郑村坝立大功,变赐马三宝郑姓,在那个时候皇帝赐姓是无上荣誉,马三宝便改名郑三宝,即郑和,后世称三宝太监。

郑和后被选为正使,带领船队下西洋,因其有谋略,深受朱棣信任,也因其为回族人,有佛教和伊斯兰教的背景,才被选为下西洋正使的。

郑和在历史上的影响力非常的大,他七下西洋,开拓了航路,与东南亚南亚各国有了和平的外交,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回答2:

第一个就是战功显著。在朱棣起兵的时候紧紧追随,之后在郑村坝一战中,取得了显著的战绩,应该是他救了朱棣一命,因为这个时候要是朱棣失败了,那么,就失去了一切,因为他的奋勇拼杀,这次战役里,朱棣取得了胜利,所以,朱棣就用毛笔写了一个苍劲有力的郑字,从此,马和改名字为郑和,之后才有了郑和下西洋的事情。



第二个就是日常服侍尽心竭力。这个是一个太监应有的责任,但是,他不仅仅是伺候那么简单,他还能知道朱棣的意思,进而给予朱棣很多的帮助。例如觉得建文帝没有死,就上奏说下西洋看看,他是不是跑到东南亚这些地方去了呢?朱棣一听,有道理!赶紧去看看吧!我们知道的郑和下西洋,就是这样来的,这个是稗官野史里的记载。

有人问这个郑和为什么不叫朱和?是因为虽然郑和很厉害,也尽心,但是还没有达到获得赐国姓的地步,所以,为了表彰他在郑村坝的表现,才赐姓郑的。之后就没有别的功绩了,之后的下西洋要是找到建文帝或者把他带回来,说不定就会赐姓朱了,我们看到的就是朱和下西洋了。所以,赐国姓是个大事,不是小成绩就可以赐姓的。

郑和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太监,正是因为他的功劳所以才会被史书记载了,历史上有名的太监,一个是蔡伦,一个是他,这都是正能量的,也为国家或者是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你还知道哪些太监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回答3:

郑和获得了郑村坝胜利,所以就给他赐姓郑,没什么特殊原因

回答4:

不管皇上赏赐的什么姓,都是一种荣誉,马三保都会欣然接受的。

回答5:

因为马三保当时是在郑村坝战役中立了大功的,所以被赐姓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