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指帝位。旧指帝王的尊位。
九五:数有九,五居正中,若峰,在其之巅。具鼎盛之势。不偏不倚。
九五者,位高而不傲,谦和之德,是为太和之意对应。
周易中的卦之说,也是这样的道理,前九可做卦象总势看待——极阳.是最好的走势.. 后五表示,若要保证最好的状态,则不要加以干扰,不要再求太多。 勿成九九归一势
如:《中国成语大辞典》有“九五之尊”条,释文如下:“九五:《易》中卦爻位名,术数家以为是人君的象征,因指帝王的尊位。”(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656页)
如:《辞海》有“九五”条,释文如下:“《易经》中卦爻位名。九,阳爻;五,第五爻。《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飞龙在天……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后因以‘九五’指帝位。”(省略号原有。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第871页)
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九者,数之极也,阳之极也;故九五者,处于中者也,即天子也。中国有九州,处中而理天下者,即天子也。“戴九履一,五居中央”者自然被诸位先贤在述著中引为天子。
九五之尊”出于《易经·乾卦第一》“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飞龙在天,上治也……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于是便以龙附会君德,以天附会君位,从而将“九五之尊”作为帝王之称,九五也就“御用”了。 古人认为,九在阳数(奇数)中最大,有最尊贵之意,而五在阳数中处于居中的位置,有调和之意。这两个数字组合在一起,既尊贵又调和,无比吉祥,实在是帝王最恰当的象征。 宫廷中常见“九五”的实用例证,最多表现在建筑的开间数上,天安门、午门、太和殿(后世改作11间)、乾清宫等主要门阙、殿堂都是面阔九开间,进深五开间,以符卦象。 发音 jiǔ wǔ zhī zūn 释义 九五:指帝位。旧指帝王的尊位。 出处:《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示例: 接成汤之胤,位~,承帝王之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